西方哲学史上有几个影响较大的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和阿里士多德,他们被誉为“希腊三贤”。他们的关系是: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三人都为希腊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做出的非凡卓越的贡献至今仍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的文学艺术发展方向。
这三位伟大的学者在众多学术领域都有所建树,论研究学科范围的广度,亚里士多德最有代表性了,他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研究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伦理学、逻辑学、政治学、美学、教育学、生物学、生理学、医学、文学、音乐学、物理学、动物学等。
由“百科全书式”人物到个人知识体系建立
首先,何谓知识体系?百科搜索并没有关于“知识体系”这个术语的专门解释,那么我们可以从“体系”这个词入手,体系是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是不同系统组成的系统。那么我们可以结合这个给知识体系作出一个近乎理性的定义:个人知识体系是指人们通过学习、交际等途径获得的不同门类的知识经过整理、重构后形成的思维整体和方法论系统,是相对于分散性、独立性的系统性性、整体系知识储备状态。
街头智慧和科学方法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两种典型的人物: 一种是没上过什么学也没读过多少书却能把事情做得近乎完美的人,他们在某个领域或专业方面看得准、造诣深、解决问题信手拈来,能把一个企业经营得风生水起。你问他怎么做到时却说不出来个所以然来,更不用提所谓的“理论依据"了。
例如许多小学没毕业但是经商很成功的商人或者技艺高深的街头演艺者就属于这一类,他们能把某件事做到很好,需要说不具体的理论出来,但是其过程一定是遵循某些科学规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根据经验”。
比如果壳网的创始人姬十三就是这么个奇葩,他是生物学博士,2010年做果壳网之前他一直都待在学校的生物实验室里做实验,没有过任何的社会工作经验,但他却从科学实验中总结出一套创业的方法,而且做的还不错,从最初的果壳网,又孵化出了慕课、在行,包括最近特别火估值过亿美金的分答。
归纳法和演绎法
认知事物和思考有两个基本的逻辑法则:归纳法和演绎法。
归纳法是从个别到一般,演绎法是从一般到个别。
归纳法:
条件:
我养的一条狗甲喜欢吃鱼;
邻居家的一条狗乙喜欢吃鱼
狗丙喜欢吃鱼;
狗丁喜欢吃鱼;
······
结论:狗喜欢吃鱼
那么,构建个人知识体系需要走哪几步呢?
一、接收信息,获取知识。信息不一定都是知识,但是知识都是以信息形式传播,包括文字、声音、图形等。获取知识的途径可以是个人阅读、思考、实践总结、交流培训等。对于大多数上班族来说,网络阅读是主要渠道,每天浏览的新闻、咨询、网络文学、说书等等。接收、筛选、联系实际、记录记忆。
二、整理,整理梳理。碎片化阅读等获得的知识需要借助相关工具例如思维导图、框架图、遗忘曲线整理。知识接收完成后在个人思维模式进行再认识过程,这个过程是吸收转化过程,经过点----线---面的整理和拼接过程形成一个领域和学科以及学科之间联系与独立的知识面图。
三、应用强化。这个过程是认识转化为“方法论”的过程,包括实践性应用和非实践性应用,实践性应用就是用对应的知识去进行对应的实践,非实践性应用是指知识知道再认识过程。这样实际上就是知识检验与再认识过程,一方面增强认同性另一方面巩固记忆和思路。
四、更新重构。知识更新包括知识理论体系自身的更新,例如实践与试验的推动使得学科理论研究突破、新旧理论迭代更新重构。另外也包括自身认知能力的更新,这由于当初认识水平与深度的局限和认识层次提升需要时间过程。
五、分享与完善。知识分享属于输出过程,是否完整、顺畅输出传达于外被人学习和吸收是检验知识体系稳固度和灵活度的重要途径。分享本身是一次自我的梳理,同时能够收取来去被分享方的有效反馈信息,实现知识体系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