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江南六大古镇之一,闻名遐迩,我们慕名而来。
古树、流水、小桥、人家、青石板路外加乌篷船,是乌镇留给我的大致印象。
徜徉在这座历史古城里,漫步在古老又狭窄的青石板路上,遥想古人当初的浪漫,感受着他们的人间烟火气,享受着慢人生。
生活偶尔也可以这样过……
然而参观完“三寸金莲”馆,心里却颇不宁静了。
中国女子的缠足历史简直不要太触目惊心!
我特意拍下了女子缠足的五个阶段:
一、“试缠”:用裹脚布轻轻拢着脚趾,使它略微向下弯曲,此阶段不会感觉有太大的痛苦;
二、“试紧”:力度略微加强,把脚趾勒弯,使脚向下略卷,此时两足疼痛加剧;
三、“裹尖”:经过一番紧缠,将足趾全部踩在脚下,屈无可屈。此时要忍受巨大的痛苦,几乎寸步难行。此阶段脚趾节多生鸡眼、皮肤红肿溃烂,趾蹠关节严重扭伤甚至脱臼,痛苦至极;
四、“裹瘦”:把脚趾全部压在脚下后,再将小趾蹠骨向下内推卷入脚心,用裹布勒系, 此时脚逐渐成尖形。期间加剧溃烂甚至导致小趾腐烂脱落,形成慢性骨髓炎;
五、“裹弯” :将脚面骨折断,在脚掌心裹出一道深深的凹陷,脚长明显缩短、大约半年脚就可以缠成弓型。
这五个阶段要用三年时间才能完成。
三年不算短,对女孩来说,青春实在太短了。
女孩的小脚裹成,一个女孩的一生就此改变了。
一部女性的缠足史,就是一部男性压迫女性歧视女性的历史。
这部女子缠足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仔细阅读了博物馆的详细介绍。
南唐五代开始出现缠足,后主李煜宫嫔窅娘用帛缠脚跳舞,舞姿曼妙,被李煜誉为“凌云之态”。这时的缠足只是用于舞蹈时,于身体并无伤害,而后,宫廷女子纷纷效仿,布帛缠足开始盛行于宫廷。
北宋神宗元丰时期以前,缠足尚未盛行。约在宣和以后,弓底鞋成主流。宋代后期缠足之风遍及民间,“三寸金莲”成为女性美的基本条件。辽代时出现一种透明的丝袜,专用于缠足。然宋代缠足虽盛,偏远游牧民族犹有不缠足者。
元代末年,竟出现以不缠足为耻的风气,“三寸金莲”之称也自元朝曲词中首次出现,甚至还流传着各种把玩金莲的技巧。在元代小脚俨然已经成为女性的第三性征,作为一种性器官而存在着。
明朝宫人都穿着缠足弓鞋,当时的制度以缠足与否来作为贵贱阶级分野。明太祖的皇后马氏因有一双天足而沦为民众的笑柄,“露马脚”” 就是用来讽刺马皇后大脚的俗语。缠足成为女子迎合男人畸形审美的无奈选择。因此明代的缠足似比元朝更进一步。
清朝,汉族妇女缠足比以前更甚,缠足风气发展到了最高峰。男子娶妻非小脚不娶,女子也已经形成了一种对缠足坚固的认同。满清统治者入主中原后,一再下令禁止女子缠足,但缠足风气已经根深蒂固。康熙年间,妇女缠足的风气达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康熙七年,朝廷最终罢禁。
民国时期缠足的人渐少,即使缠足,也往往粗缠略缚,脚趾并未完全贴实。此类脚形穿着传统金莲木底弓鞋行走会变得异常困难,于是弓鞋愈变愈矮,最终变成平底鞋。随着放足妇女的出现,缠足不再是一种风尚,妇女也不以小足引人注目,小脚时代终成过去。
缠足产生了畸形的脚,自然产生了畸形的鞋,更产生了畸形的审美。
“三寸金莲”博物馆里那各式各样的小脚鞋,在我看来真的无法带给人美感,有的只是深深的震撼与刺痛!
鞋做得越精致,越体现出当时男人们的扭曲心理!
男人把畸形当做美,女人依附于男人,只得摧残自己,把鞋做得精美绝伦,以博得男人的欢心,这实在是一种悲哀!
缠足是对女性身心的严重摧残,我深深地为生活在那些时代的女性感到悲哀,她们只是男人的玩物和工具,完全失去了自由,丧失了自我!
相比之下,生活在今天的女性是幸福的,我们完全可以掌控自己的身体和人生,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真是时代的进步!
但愿世界上再也不会出现类似“三寸金莲”一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