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如何轻松影响他人》这书是在得到APP中无意中发现的,这书讲的是:怎么用最微小、甚至是完全零成本的改变,就能最大的影响别人。
我从中选择一些对作为老师的我们,或者是说话方面的细节跟大家分享一下。
1.利用从众心理,公布“有多少人选择了这样去做”能激发他人跟随。
大部分学生在学习遇到问题时,往往都不敢去问老师,把问题越积越多,导致成绩退步。一个班一般主动来问问题的学生来来去去就那一两个学生。
这时如果我们在课上告知全班学生现在每天都有不少同学来问问题,那么就能激发其它学生前来主动地问问题。这就 从众心理在起的作用。
2.大部分人都有信守承诺的强烈愿望,特别是当这个承诺是他们主动做出的,如果你想让别人说到做到,就让他们主动承诺一下。
作为老师,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迟交作业,或者没有按时间要求去完成任务。在工作上,也不乏这种现象。
但我们有没有发现,这种情况的出现通常是在这个任务的规定时限不是完成者规定的,都是由别人规定的。
如果我们稍作改变,以后在布置作业时,让学生制定交作业的时间,比如早读前,第一节课前?由学生承诺,那么会大大减少迟交作业的情况。
给同事布置工作时,不妨把时限在合理的范围内由该同事制定。
人们对在公开场合,自己主动进行的承诺更愿意去兑现。
3.缩短时间期限会大大降低人们犯拖延症的概率。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外出吃饭或消费时,都会收到一些下次使用的优惠券,而优惠券会有不同的使用期限。
原先以为使用期限越长,那么顾客会更灵活地安排他们的行程,更多机会地使用优惠券,但结果发现,使用期限越长,顾客则会想着反正时间很多,所以会优先安排那些时限短的活动。
这跟平时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或者作业类似,有些时候我们想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或者完成的更好,而延长上交的时间,但发现学生完成的更差,有些还忘记了这项作业呢。
所以以后在给学生布置任务或者作业时,适当地把上交的期限缩短,降低拖延症带来的影响。
同时让我想起了最近看的薇安的一篇文章《听着!你要这样汇报工作,才能脱颖而出》,这文章讲的其实也是一些细节方面的内容。
4.汇报或授课,做演讲,从结论开始
不知你有没有留意,我们讲话结构通常是这样的:今天早上去买菜,为了能买到最新鲜的大白菜,我6点就起床了,然后坐公交车到地铁站,没想到地铁发生故障,等了20分钟才正常运行。当我步行10分钟到菜市场后,发现大白菜已经卖完了,太不好运了。
怎么样?这就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讲话结构---平铺直叙,先背景,再过程,后结果。
这种说话方式,聊天写小说都没有问题。但是用这样的结构去汇报工作,就大错特错了。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讲话,传递的信息非常多,听完后完全不知道你想要表达什么。到底是想传递早起的问题,或是地铁的问题,还是白菜的问题?
想让人在短时间内一听就清楚你想传递的信息,必须改变沟通结构,即以结论为导向的方式:结论—背景—过程—结论。
换一种讲法:今天很不好运,我没有买到白菜(结论先行)。我起了大早只为买到新鲜的白菜(背景),我6点起床,坐公交车到地铁站,没想到地铁发生故障,等了20分钟才正常运行(过程)。所以,我最终还是没有买到白菜(结论)内容完全没有改变,只是说讲话顺序变了,现在是不是非常清楚,这段话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想让领导在你所说的众多信息中听懂你想表达的意思,请记住结论先行。
从细节开始,慢慢地改变,这些细节会让你的生活,工作慢慢地发生改变,从而变成更加的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