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论》第63课《正修此心》(上)
本节课:这课进入正式的修菩提心,七因果的后三步,就是修慈、修悲、修增上意乐。如果要生起真正的菩提心,就必须要具备慈心、悲心、增上意乐这样的心理,否则菩提心是难以生起的。
一、修慈
所缘境是不具备快乐的众生,就是轮回中的众生,因为轮回的本质是苦,无究竟的快乐。慈的心理特征是想给予众生快乐,并且非常希望众生获得快乐,为众生能获得快乐而创造一切因缘条件,当具备三种心理时,也就说明有慈的心理了。
为什么要修慈,因为修慈有无比殊胜的利益。导师列举了几个例子说明,修慈的功德。比如《胜利者三昧王经》中说,用很长的时间、很多的物品来供养很多的诸佛菩萨,都不及对众生生起一念慈心的功德;宗大师也说,一个人如果能长时间的供养诸佛菩萨,功德已经很大了,但是,都比不上对众生生起的一念慈心;《文殊庄严刹土经》里说,对众生弹指间的一念慈心,超过百千亿年的修行梵行;《宝鬓云》也说,每日供养三百罐,不如一念慈心的百分之一功德。
修慈心的功德巨大,具体的可以说有八种功德:1.天人欢喜。2.天人守护。3.内心安乐调柔。4.身体自在健康 5.毒物和毒蛇不能伤害。6.器械不能伤害。7.无力获大利。8.死后能生到梵天。所以说修慈,具备慈心,可获得天人慈爱,世人仰慕;能降服魔军,不受侵害。这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因此说修慈心,是保护自己最好的武器。
修习慈心的次第是从亲、中、怨再到一切众生,循序渐进,目的的加强心理力量,发心正,为利益众生而成就佛道。有发心,有心理力量了,才能对境冤家仇敌,化解心节,打开狭隘的心胸,从有限到无限。
慈的修习方法,就是数数思惟有情的苦,恶道苦,轮回苦,众生在受的三苦(苦苦、坏苦、行苦)、八苦,在饱受煎熬,既没有世间之乐,更没有修行的快乐。而这些众生都曾经是我们的母亲,由此生起想给他们快乐的愿望,生起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