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读书,老师经常教我们做人的道理。那时候的我,很听老师的话,老师每讲的一句话我都会牢牢的记在心里,老师说什么,我就会很认真的去听,去想。一边听着一边憧憬未来的生活 ,我是那么的期盼我的未来和外面的世界。老师除了跟我们讲课之外,讲的最多的,就是做人的道理。老师说:我们要爱戴老人,尊敬老人,要帮助老人。
自从听了老师的话之后,我和爱英、爱花、强妹、我们四个人就经常去一位老奶奶家里,帮她做事情,做家务,打扫卫生。那位老奶奶是个很孤独的老人家,她家里只有她一个人,身边没有人陪伴。每次看到我们的到来,心里都很开心,嘴上像抹了蜜一般笑的很甜。爱花是个嘴巴很甜、善良有爱心并且热心的孩子,常常逗的她很开心。自从听了老师的话之后,上学的路上我看到一位老奶奶在路上用扁担挑着又重又多用绳子绑着的树枝干,我急忙的跑过去,对老奶奶说了让我来帮忙的话后,转手把扁担挑在了自己的肩上。年纪小小的我,那树枝干对我来讲有些沉重,我一路坚持着。
在我真正接触老人的时候是在我结婚了之后,我的奶奶,奶奶是一位和我有些像又有些不像的奶奶,她很正直无私又善良。奶奶的手艺非常的好,很会做吃的,她会做用大米做成的土米粉,把大米拿去榨成粉,弄成迷糊在大锅里边蒸边弄成正方形的形状,最后在切成了面条一样,做好了每天都拿出来在太阳底下晒干。然后在送给亲戚、亲朋好友们。奶奶做的土米粉特别的好吃,吃起来很有味道比面条还要好吃。
奶奶还会榨海蛎饼,比外面卖的还好吃,她榨海蛎饼是为了给自己的家人们吃,奶奶很爱她们。奶奶这一生都是在为他们付出,为她们忍耐为他们所做的一切,所以他们也很爱奶奶。
奶奶还会弄年糕,每次过年的时候都会弄,年糕拿去锅里榨完了在拿出来,看着那软软的,粘粘糯糯又香又甜的年糕,馋的我直流口水,一口放进嘴巴里,特别的好吃,我每次都会吃很多。
奶奶很喜欢做好吃的东西给家人们吃,她喜欢家人吃她做的东西。那是她老人家的一片心意,一片爱心,煮满了一大桌子的好菜。
奶奶和我一样,性子很直,有什么说什么,不会藏在心里。我和奶奶的遗憾是在这世上的我们从没有坦诚相见过。奶奶有时也会问我有没有钱花,要不要给我一些。那时候的奶奶是真的在关心我的。
奶奶快过世时我照顾她的那些日子里,那时候的我们感情深了很多,虽不能说话时的我们却胜过千言万语。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你足以知道对方的所思所想,明白一个老人家的心意和苦衷。
奶奶走后,我总是觉得她和公公一直关心着我,暗中保护着我,给我温暖和帮助。在我无助的时候,我的耳边总是觉得她在对我说:我现在最需要的是学习…。
所以我用我的耳朵去听,眼睛去看,心里去想,我所看到的想到的内心所感受的这个世界。
生活中,不少空巢老人的心灵被孤独填满着。在老人的心里,他是一个被世人遗忘,拒绝,无人关心的孤寡老人。当他们的世界变得冷清,感觉自己被抛弃的时候,内心的孤独感就油然而生,心理也渐渐趋于脆弱,怀疑自己的存在价值,对生活持有悲观的态度,他们的情绪也随之受到影响,变得抑郁甚至对生活绝望,看不到丝毫的希望。无依无靠的他们没有老伴的陪伴,也没有来自子女的陪伴与奉养,生活艰辛,内心孤苦,渐渐地使他们陷入孤独的泥坑 。他们的内心缺少了一种温暖,一种来自于家庭的爱与关怀。不论曾经的他们是多么的辉煌,生活是多么的熠熠生辉,然而如今的他们只是一个孤寡老人,一个渴望拥有亲人关怀的老小孩,一个满脸沧桑的糟老头。没有人愿意停下脚步,坐下来倾听他们的故事,陪他们聊聊天。
每一个老人最渴望的是陪伴,是一种温暖与关怀。曾经我也不会去关注一个老人是否有人陪伴,是否需要一个倾听的对象。其实这些老人的愿望很简单,只是希望有人可以给予他们精神和心灵上的关心,而非物质与金钱上的满足,他们更希望子女可以抽出时间陪他们。这样的他们眼神变得更加的有神,更加的慈爱,如今他们只是一个在渴望拥有陪伴的孤独老人。因为世间的冷漠,人间的沧桑让他们这对个世界感到陌生和无助,羡慕他人的家庭间的天伦之乐,渴望幸福,渴望拥有一个安详幸福的晚年。
孤独是一种没人陪伴的寂寞与无助,孤独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孤寂的情绪。每个人献出一份爱,努力的去温暖孤独的老人,给他们一份爱的关怀。每个子女常回家看看,给年迈的父母一份心灵的慰藉 ,而不是金钱与物质的满足。
希望我们多陪陪老人,不要让她们在这个世界上太孤单太寂寞,当(他她们)离开的时候,我们想见就再也见不到了,想弥补就再也弥补不了了,不要让遗憾发生,不要让悲剧重演。我们以后也都会有老的一天,我们也会有渴望与盼望的时候,好好珍惜我们身边的老人,好好爱护他们,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