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 彭小六老师带领的《刻意练习》晨读分享,我觉得很受启发,前几天一直纠结自己的一个问题突然变得明朗。
那就是写文的定位问题。
《刻意练习》中那位六十九岁开始决心学习高尔夫球的老人,大家还有印象吧?如果在中国,这个年龄的老人绝大多数已被社会边缘化了,怎么可能学校一门新技能,而 ,不仅仅是爱好,而是成为一名职业球员。
作者提到了要注意思维误区,即只有那些专业性很强的人比如篮球运动、医生、音乐家等等才能通过刻意练习的方法做到优秀。而这位老人的例子更说明了普通人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按照刻意练习的法则,持之以恒,即使有很多看似不可逾越的困难,也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要做到这一点,离开舒适区很重要。
联系到自己,看了一些简书上的文,从加入简书开始每天日更,今天是第五天。昨天有一篇文章被推荐到首页,虚荣心被大大地满足了一把。同时在这里还是要真诚感谢,感谢简书上每一位认真审稿,辛勤付出的主编们。
从知道自己上首页后就不淡定了。同时感觉分分钟要定位才不枉费自己才华似的。
因为性格和经历的原因,我自认为自己最擅长的是写散文感情或思考类的文章。
也想很快地参加一位同样有名的老师的写作课,感觉很多学员的留言都集中在对老师的亲和力、自身的努力还有不懈的坚持方面。我觉得这种老师应该很温暖,即使我没有明显地进步,或者想放弃,老师都会温柔地鼓励我,理解我,这样自己就不会太难堪。
但是,今早听到《刻意练习》的片段,突然联系到我构思的今日日更主题,我有了新的思考:
一、我原来想写我擅长的,选择老师也是和我的性格特点很接近,是因为我不知不觉陷入了自己的舒适区。也为自己的发展可能设了限。
而我羡慕的是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不一样风格的另一种自己。
因为,另一种可能更好弥补了我的过于感性、情绪化。当然生活中小情趣还是要有的。有感而发只要觉得自己舒服,当然可以。只是日更的主要方向近期可以多一些新的尝试。
二、那些理性的所谓的干货,每一个人都需要。我也是。当然我只对某些领域的干货感兴趣,比如形象管理、时间管理、情绪管理、信息管理等。没有人也不可能能做到全知全能。
三、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信息量非常庞大的社会,很多信息鱼龙混杂,难辨真伪。需要一种甄别的能力。这种能力从何而来,学习中来,而干货的出现营运而生。
四、不能好高骛远。战略上要更快更新更好,战术上要脚踏实地,专注持久。先从认真地读完我们优秀的彭小六老师的文章开始。
最后一句,就是题目,跟对人,写对文。
也许一段时间还会改变,再说吧。别想太多。
跟对人,写对文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