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奉行网络工具的时代,我们的工作状态被微信、QQ、微博、直播、淘宝等等网络社交工具所影响,它们瓜分着我们的精力和时间,一步步的影响着我们的专心工作。
《深度工作》这本书从理论和准则两个方面做说明,让我们学习如何才能进入深入工作状态,并且透过刻意练习让自己一定进入到深入工作当中。
01
每天打开手机必先看微信,否则你可能会漏掉重要的通知和讯息,也可能会遗漏那些需要代办的事项。
常常会听到的一句话是,“我们来建个群,有什么事情我们方便沟通”。
有天老板交代工作,让我把一份资料转给同事小夏,刚刚转完资料,就又接收到信息,你拉个群吧,我、你、李总、还有小夏…,方便沟通,我看了就有点烦,就回了他“群太多了,我推送小夏的微信给你吧”!
可是10分钟不到,我收到老板拉我进群信息,于是乎我的微信里又再次多了个沟通工作的群。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微信取代邮件进入我们的工作生活,工作中但凡有交集的同事第一件事就是加个微信。
随着工作群的增加,影响了我们正常去完成工作,大部分的时间被打字,回信息所影响。
如果你也跟我一样觉得手机已经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并且逐渐形成了困扰,那你就要跟我一起阅读这本书《深度工作》。
02
本书的前言先从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来做引入,荣格有个被称作“塔楼”的私人办公室,任何人都不得进入这个房间,他经常会在这个私人办公室里度过两个小时,是个固定不被人打扰的写作时间。
他的塔楼很容易会让人联想到是个度假屋,实际上塔楼并不是因为要躲避工作而建造的,恰恰相反,他这里进入了深度工作状态,并非逃离职业生活,而是为了职业生涯的发展。
所以,我们的注意力放在下述的这项技能上面,而这项技能显然对荣格的成就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深度工作(Deep Work):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无论出于更好的谋生,还是获得人生的价值,我们都需要深度工作,并刻意训练这种能力。”
03
深度工作是有意义的,我们的大脑是依据我们关注的事物来构建世界观的。深度工作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掌握困难的事物,想要迅速掌握困难的事物,你必须高度专注,不能有任何干扰。
作为一名咨询师,当我们做方案设计的时候,需要长时间、无干扰地高度专注于来完成任务,我们需要能够静心思考,这样的做法就是深度工作。
在需要进行深度工作的时候,我们为了不漏掉信息,可以完整的规划一下时间,用1个时,2个小时,这样的阶段时间,把手机放在一边,不去看它,设置好时间,开始进行工作。
到时间后,给自己约15分钟的休息看信息,如果有事情处理也尽量在30分钟内去完成,然后,再次开始。
这也是《深度工作》中提到的培养深度工作,要养成习惯。
我们可以在工作生活中加入一些特别设计的惯例和固定程序,使我们进入并保持高度专注消耗的意志力最小化。
让我们严格按照某一特定的模式筹划一项工作,培养习惯,这样我们会在每一次工作开始之前就能够保持高度专注。
04
《深度工作》中认为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是一种需要训练的技能,一旦我们的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即使我们想要专注的时候,也很难摆脱这种积习。
比如说,需要排队等待5分钟,或者在地铁只有两站路程,都会不由自主拿出手机来打发时间。
我们可以尝试着慢慢摆脱想要看手机的欲望,先从这5分钟的时间开始刻意练习,我们可以利用这空余时间看看周边环境,减少自己向分心屈服的次数,这样就增强了自己控制注意力的力量。
现在我们要意识到使用网络工具会把我们的时间碎片化,削弱了我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一个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你使用的网络工具对你越有吸引力,你就越难在重要的事情上集中注意力。
因此,要掌握深度工作的艺术,我们就必须摆脱各种各样的诱惑,在手机、电脑里尽量不要下载使我们分心的软件、APP,这样可以重新掌控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
书中作者建议,如果你是一名知识工作者,尤其是一个对培养深度工作习惯感兴趣的人,就应该像其他技术工人一样谨慎地选择所使用的网络工具。
如果我们想要抵制社交媒体对我们时间和精力的诱惑,那么我们就要给大脑找一些高质量的替代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使我们避免分心,保持专注的能力,体验到何为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
结语:
《深度工作》一书是让我们理解深度工作的价值,它远远超过了浮浅工作,但并不意味着你必须像堂吉诃德一样试图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深度工作中,一定量的浮浅工作在我们知识工作中还是有必要的。
我们应该避免的是每10分钟检查一次自己的电子邮件,或是不停的查看手机微信信息,因为我们不可能永远不回复重要的信息。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应该明白,目标是减少浮浅工作在我们日程上的分量,而不是将其消除。
我们是要训练一种专注的能力,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快速进入深度工作状态,从实用的角度,透过可专注的能力完成有价值的工作。
“我将活出专注的人生,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威妮弗里德.加拉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