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世界电影圈爆出重磅炸弹。
世纪科幻巨作《黑客帝国》系列的导演之一,
安迪·沃卓斯基正式宣布自己变性为莉莉·沃卓斯基。
这名字,莉莉,和这爽朗的笑容,我怎么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
难道是,
对!《丹麦女孩》里小雀斑扮演的变性人不也叫莉莉么。
那个莉莉是历史上第一位变性人,1931年完成变性手术的丹麦女孩,莉莉·埃尔伯(Lili Elbe)。
而我们的大导演莉莉·沃卓斯基已是她们家中的第二位变性人了。
另一位是她的姐姐,也是《黑客帝国》的导演,卢娜·沃卓斯基。图为:没变性的弟弟与变了性的姐姐。
卢娜还叫拉里的时候,他是这样的,又潮又极客。
很多国内影迷可能接受不了兄弟变姐妹,于是纷纷吐槽。
冷静!先别忙着吐槽,看看莉莉·沃卓斯基的变性声明是怎么说的。
其中最关键的两句是:
So yeah, I'm transgender. 是的,我是跨性别者。
And yeah, I've transitioned. 对,我已经完成变性了。
transgender 跨性别是肿么一回事呢?
它是一个很大的概念,维基百科上是这样说的。
我想,定义跨性别的关键在于,是否身心如一。
有的跨性别,是男身女心。
有的跨性别,是女身男心。
这里,有两个关键的问题。一是,从广义上讲,做了变性手术的变性人也算是跨性别者。
比如,和莉莉·沃卓斯基一样变性成功的,完美金星。
另一个问题是,很多人可能被表象所欺骗,认为一些变装者也算是跨性别,其实他们仅仅是在表演,而非心属异性,比如,一些之前网络上很红的伪娘可能就不是跨性别者。
大体上,跨性别者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没做变性手术的,另一类是做了变性手术的。
从现在的形势看,做了变性手术的跨性别者已经逐渐被我们的社会所接纳。
比如,前面提到的金星、沃卓斯基姐妹,以及莉莉·埃尔伯。
一条主流媒体对金星的积极评价如下,
然而,没做变性手术的跨性别者可就惨了。
在电影《丹麦女孩》里有这样一段情节,可以用来反映他们的状况。
那时还没做变性手术,但已经男身女心的跨性别者莉莉在一次酒会间隙与一位英伦小帅哥疯狂接吻。
莉莉其实一直是异性恋,她与小帅哥接吻,就是以她女性的身份去表达爱意。在接吻的过程中,她的女性身份被她异性恋意识所强化,更让她觉得她就是女人,而生理性别上,她仍是男人。
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小帅哥是同性恋。他与莉莉接吻前,其实早已经看穿莉莉生理性别是男性了。于是,异性恋的莉莉就没再和同性恋的小帅哥纠缠了。
这段情节其实反映了一种发生在没做变性手术的跨性别者身上的尴尬处境。
他们中的大多数需要与异性交往来强化自己的社会性别,然而如同莉莉的遭遇,他们往往会碰到同性恋而心灵受伤。
当然他们也可能碰到被他们的装扮迷惑的真正的异性恋,但结局必然是悲惨的。
那他们该怎么办呢?
不去展现他们的异性恋特质?那只能更加想方设法装扮自己去迎合社会性别了。
如此做的结果是,他们和之前提到的如伪娘等以表演为目的的变装者就无异了。
因为,世人只能看到人的身,而看不到人的心。就算人们扪心自问,又有几个能参透自己内心的?
并且跨性别者往往是异性恋,他们总是因为向往异性才去跨性别的。
就这样,坚持不做变性手术的跨性别者在这个社会中就只能尴尬的活着。
当然,他们大多都很存在主义,总是人以群分的结伴而行。
但结局多是满满的忧伤。
所以,去做变性手术,让他们身心如一似乎是惟一的办法。
著名哲学家、性别理论家朱迪·巴特勒曾说过这样一番话:
当一个男孩想象女孩那样生活时,是什么力量逼迫着他非要去对自己的身体下那样的毒手(变性手术)呢?为什么他不能够穿裙子,为什么他不能简简单单的过他想过的生活呢?那是因为,受异性恋霸权所迫,它让人们被迫表演“应有”的性别角色。
我想,那些不愿做变性手术的跨性别者比莉莉·沃卓斯基更应获得尊重,因为他们更加的反抗这个性别二元主义的世界。
在莉莉·沃卓斯基的变性声明最后,她提到:
“Queerness is essentially about the rejection of a here and now and an insistence on potentiality for another world.” 酷儿性是最本质的关于此地和此时的拒绝,它是对另一个世界的可能性的坚守。
在莉莉·沃卓斯基看来,性别多样化是人类和世界的未来,但从现在的状况来看,它将注定荆棘密布。
我们用了7,80年来容忍变性人,我们又需要多久才能容忍其他酷儿呢?
文by 泰伦斯与马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