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无论身在何方,乡愁都是一种深深的牵挂。乡愁往往最能体现在传统的节日中,在仪式化的节日气息中,我们抒发对故土亲友最真挚的情感,传承一份自古而来的文化价值。人们认知最初形成的文化氛围,只能来源于乡愁,一方水、一块地、一群人都是生长环境不可或缺的因素。观望大洋彼岸的美国,如果说有一份乡愁,那必定属于清教徒的文化传统,这是笔者日前读《清教徒的礼物》一书最深刻的体会。
《清教徒的礼物》一书,把传统美国公民的价值观归纳为四点:一是建造人间天国的坚定信念;二是亲历亲为的工匠精神;三是集体高于个人的道德观念;四是善于协调的组织能力。这四点关于美国人整体精神特质的概括,其根源于清教徒的哲学思想,是清教徒带给北美大陆的礼物,也是美国梦的精神之源。
北美最初建立的13块殖民地,为美国人的文化打上清教徒的烙印。所谓“清教徒”,是指奉行加尔文主义的基督徒,他们反对英国国教中的天主教痕迹和英王王权控制,主张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奉行勤俭清洁的生活。但也因此,他们在英国国内受到迫害,从而选择远赴新大陆定居并建设人间天堂。北美殖民地的开拓者不是一帮杂乱的乌合之众,而是有着虔诚信仰、坚定意志、勤奋工作的群体组织,后人形容清教徒的移民为“一个正在形成的国家横渡大西洋”。清教徒立志将马萨诸塞殖民地建成圣经中的山巅之城,然后将其模式复制到西海岸的新英格兰殖民地。美国的建国过程亦体现和继承了清教徒移民的价值观念,随后版图扩大后的国内大迁徙,也让清教徒的理念传遍整个美国。
清教徒文化具有鲜明的价值性,在美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如马克斯.韦伯所认为:清教徒的世俗生活受到获得拯救、确保恩典这一超凡尘目标的支配,他们活着就是为增添上帝的荣耀,从世俗状态转变为恩典状态。这样必然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禁欲主义,服从上帝的诫命,保持理性和秩序,战胜自然的冲动和享乐。二是积极入世,在各行各业中拼命劳动,用财富的创造来荣耀上帝。这既是清教徒的信仰要义,也蕴含着资本主义的精神营养。清教徒思想推动美国工业的崛起,建设人间天国、工匠精神、集体观念和组织能力,让“自下而上”成为美国20世纪管理文化的精髓,后来发展成为参与式管理,主要表现为把决策权逐级分解下放,逐步去管理中心化,人人力求成为通才型管理者,使任务有效性和价值实现成倍增强。同时,这种注重财富增进和社会责任的管理思想,也为美国酝酿了大批的龙头企业,如通用电气、杜邦等。
专家崇拜思潮取代清教徒的通才型管理思维,摧毁美国的工业黄金时代。1970年代之后,新泰勒主义的兴起,让以清教徒文化为底座的通才型管理主义受到攻击。新泰勒主义用无数专家代替在工作中成长起来的通才,他们重视专家的科学训练时长、文凭高低;清教徒式的共治式领导被专制式统治替代,大量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经验的管理者充斥着大公司;财务人员被神化,量化的财务数据成为看待公司问题的重要依据;外包业务也盛行起来,不再事事亲历亲为,把很多可以解决的包袱通过外包扔给第三方。《清教徒的礼物》中指出,过去的三十年时间里,IBM、通用电气、可口可乐、施乐都为此付出惨重代价。
当美国人看到自1971年至今的衰退(被称为“蝗灾年代”),看到清教徒的美式管理文化在遥远他国的大放异彩,开始反思自己的现行管理文化。军队曾经是第一个泰勒化的领域,也成为第一个去泰勒化的领域,开始取消自上而下的职业管理,杜绝外包,保证信息传递和指挥线畅通。通用电气重新在企业内重视领域知识的积淀,而不是频繁的技术转化,鼓励职业管理者精通具体业务。埃克森美孚重拾创始人洛克菲勒的观念,自上到下克己自律,注重互补和共治。相应的,在金融、教育、工贸等各个领域,美国都呈现出重新认知清教徒文化的趋势。
从《清教徒的礼物》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清教徒文化就是美国人的乡愁,其文化基因不应该不加辨识被抛弃,好的管理理念总会有机会重新焕发流光溢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