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属于非虚构写作的一种,李.古特坎德在《非虚构写作艺术》中传授了四种非虚构写作的技巧:
一、润饰描写。不需要人为追求精确,应该加强人物性格、场景设定的戏剧化效果。
二、使用对白。重塑印象中的会话场景,但不要写并未发生的对话。
三、加入内在视角。让读者通过你的眼睛亲临实境。
四、在场景中锁定目标。场景一般是以行动为主的,是电影化和三维的,应该设法诱使读者进入其中的动人细节上。
总之,尽可能使故事富于感染力,但并无虚构,只写自己所经历的东西,不要肆意编造,这是对读者负责,也是对自己的文字负责。既然是非虚构,那就保持诚实。
个人随笔也是片段式写作,斯蒂芬.金称之为“快照”,是在“模糊的景色中映衬出来的”特定回忆。
作为短篇非虚构文学,“随笔自成一格,是一种最接近真实的利器”。
罗伯特.阿特万指出了个人随笔的四要素:
一、笔调:突出个人风格。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在其《金色笔记》中说:“诚实分享深层体验,就会触动读者”。
二、形式:力求故事与诗歌的平衡。随笔处于小说与诗歌的交接地带,是将个人体验以故事形式展现、以诗歌技巧润饰,富有诗意的文字扩展了其中的深意。
三、戏剧性:真实生活本身就充满戏剧性,作者只是经历其中。但是,如何把个人经历戏剧性地表现出来,这需要灵感与技巧。
四、真实:通常是基于某件真实的事情,作者有自己的内在的、深意的解读,但并不会说透,留给读者自己辨别。
这大概就是随笔的精彩所在吧:故事性强,充满强烈的个人风格,经过戏剧化的处理,真实而富有意味。原本仅属于自己内心的一种经历,也随之令人回味深思而变的有温度、有价值。
随笔的价值就在于,不断翻飞的思维。
一篇精彩的散文就像是作者与读者的对话,共鸣是关键。
再强调一下写日记的好处,随笔散文的主题主要来源于你的日记。重读日记,停下来并开始思考,此时,日记就像是一片花园,里面遍布散文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