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胜利》

1 写作本文的意图

这是余华《黄昏里的男孩》中的一篇文章。“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疫情之下,小区变成临时管控区了,今天再看到这篇文章,突然心中一惊,自己一段不愉快的经历和故事中的林红是那么的相似:认真的付出,全心全意的爱,不断迁就付出以至一点点丧失了自己的灵魂...好在,林红找到了阿Q式的解决办法,我也成功告别了这段阴霾。

2 从原文角度

品读完余华的作品《女人的胜利》, 我心中感到十分压抑沉闷。这种压抑由一把钥匙而开启, 却并未因林红最终的“ 胜利” 而结束, 它萦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散。

这篇作品由林红发现的一把钥匙开启,暗示着这段不为人知的秘密即将被揭开, 作为小说情节正式开始的讯号, 带领我们进入到这个故事当中。林红是一位三十五岁的女性, 这个年纪按常理己经是而立之年了, 但显然她并没有真正的“ 立" 起来。自从她发现了这把钥匙,便开始茫然不知所措。她感到有人慢慢的走上楼, 在她的房门前停驻了一会儿, 又慢慢地向上走去, 于是她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她慢慢地被自己编织的巨大恐慌淹没了, 她的所作所为也渐渐开始被这份压抑与恐慌支配。她迫切地需要一位和她统一战线的战友来依靠, 来同仇敌忾地对付李汉林, 于是她找到了从前的闺蜜沈宁。面对李汉林的沉默, 她的拳头仿佛都打在了棉花上, 她的满腔怨言都被这一室的沉默一口一口的吞噬殆尽, 于是她为李汉林预备的满身的刺最终都只扎痛了自己。她在年龄上看似成熟, 但真正面临婚姻问题的时候仍然手忙脚乱地做尽了不成熟的事情。她的外表看似强大, 看似张牙舞爪铁青着脸, 但这都无法掩饰她内心的懦弱。她懦弱却又出奇的自尊, 这份所谓自尊在面对青青的时候表现的尤为明显,所以我认为她最后所选择的“ 胜利” 也不过只是为了自欺欺人地保全内心最后一点尊严罢了。

林红的婚姻无疑是失败的, 她缚在了自己为自己编织的名为婚姻的茧中无法自拔。我想在余华创作这篇作品的时代中, 女性确实是生来便带有“ 标签” 的, 并且这种“ 标签” 时至今日也仍未被彻底摘除, 而林红在这段婚姻中也自认为理所当然地活在了属于她的女性标签里。林红为李汉林洗衣做饭, 面对着锅碗瓢盆和柴米油盐, 天天围着李汉林转, 争求做一个所谓婚姻当中的好妻子, 而从李汉林随手往沙发上扔脏衣服等行为中能看出, 他显然也认为女性在婚姻当中是本该如此的, 这是她做妻子的本分。当林红面对这段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她第一时间选择给李汉林的朋友打电话, 把李汉林朋友的电话号码一个数字不差的牢牢记住,却忘记了自己闺蜜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她把李汉林的朋友当作了自己的朋友, 却忽略了电话打过去, 李汉林的朋友大都回复: “ 噢, 林红啊,李汉林在做什么? ” 但她仿佛浑然不觉,并以此为傲, 她哭着对沈宁说, “ 我把一切都给了他, 我从来不想自己应该怎么样, 我每时每刻都在替他着想, 想着做什么给他吃, 想着他应该穿什么衣服。和他结婚以后, 我就忘记了还有自己, 只有他, 我心里只有他...” 这段话让我毛骨悚然, 使我产生这种感受的不是林红的所作所为, 而是她对于自己行为理所当然的态度, 这让我感到她无药可救。林红亲手为属于自己的婚姻树立了一座座高高的围墙, 回头望去, 却猛然发现这座围城当中只困住了自己。她的自由被自己永久地限制, 但她己然深陷泥沼无法自拔了。错在谁? 或许在林红,或许在李汉林, 但我认为更在外界为女性贴的各种各样的标签上。女性并非生来便要如何的,但偏偏有人就认为女性生来就该做个贤妻良母, 生来就应该生儿育女等等, 最悲哀的是有些女性自身也是如此认为的, 就像林红一样。在这篇作品中, 我认为李汉林并不止代表李汉林,林红也不止代表林红, 他们的婚姻也不止代表着他们的婚姻, 这婚姻的“ 围城" 一定也不止一座。余华的作品大多都是反映社会问题的, 这篇作品正是反映了社会当中男男女女所面对的普遍婚姻问题, 只是把矛盾更加尖锐化, 放大化给我们看了而己。

老舍的作品会带着北京四九城的影子, 贾平凹的作品会带着浓浓的城乡气息, 但余华笔下的作品我仿佛看不到与余华本人之间的牵扯, 而更像是他独立构筑的一个小世界。莫言称余华是中国文坛第一个“ 清醒的说梦者” , 我认为这一评论一针见血。余华在这篇作品当中的行文并不堆砌辞藻来炫技, 而是用冷漠的笔触肢解人性, 揭露现实, 把事情完完整整的平铺在我们眼前, 却又让人不禁细细品读他每句话中暗含的每一个线索。他仿佛确实是不含任何感情甚至冷漠的来进行写作, 但细品“ 女人的胜利" 这一表述或许除了嘲讽, 更有同情在。余华的文学作品是充满人文关怀的, 这一点从他的作品题材当中也可以得到充分显现。除了《女人的胜利》这部作品, 我也拜读过余华的其他作品, 例如《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等, 都反映了深刻的社会现实问题。也许在一些人看来《女人的胜利》这篇作品与余华的其他作品相比并不如何出彩, 也并不如何深刻, 但我认为婚姻问题和女性主义的问题在社会当中确实是待解决的。并且现今我们能够看到创作与女性主义相关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大多都是女性, 而余华身为男性作家, 能够深刻描写婚姻生活当中女性的心理状态, 并写出这样一部揭露婚姻问题和女性主义问题的文学作品, 我认为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也是女性主义写作的一大进步。我渴望有更多的作家能够像余华这般, 不粉饰太平, 不一味地喜剧结局, 而是把丑陋全部曝露出来, 向读者呼唤人性的美好。

3 从自身角度

你说林红傻吗?
某事发生前,我说:这女的太傻了,这样的男人不分留着过年啊?
某事发生后,我说:蛮傻的,但更多是因为遇到了李汉林这样一个极度自私PUA高手,换个更聪明的女人,说不定也是这个结果。

1、李汉林出轨,事情败露后表现出一副很配合认错的表现:在沙发睡、不敢弄出大动静、默默看书、静静等待林红的原谅,这些看似是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等待林的原谅,实际上林仍然处于一种主动的地位,他在等,不管林红原谅他也好,离婚也罢,他双赢。
可能性1:林原谅李——林在本应平等的感情中地位继续降低,李对林的掌控权越来越多。他不会改变,甚至会变本加厉,因为林对他的爱和依赖,让他变得更加有恃无恐。
可能性2:林提出离婚——可能对李来说,不痛不痒,甚至说还有这好事?正和我意!我还有青青(小三)这个备胎呢。
2、注意,李在沙发上干什么?培养了一个新的爱好——看书。李这个从来不读书的人也开始手不释卷了,一本本的换,都看进去了。什么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李的心态也没啥影响,还能静下心来看书,只有在林出房间时才会放下书对她看着,表现出自己的“所谓内心不安”。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可怕的,城府很深: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在保证了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反而让边上不了解情况的人误站在李的角度,认为林做的过分(有点像《误杀1》中男主用事实洗脑普通人的味道)。
a. 前面说到的,林不睡床了,睡沙发、假装反思、假装惶恐,在家夹着尾巴做人,期待林的原谅;
b. 去饭馆吃饭,只“寒酸的点一碗面条”。如果这个时候遇到熟人,熟人肯定会问什么情况,李会说“我做了对不起林的事情,没脸在家吃饭。林还没有原谅自己,身上钱也不多,这几天只能吃这些...”是不是会引发朋友的同情,甚至会觉得林太过分;
3、我们再来看林红的表现:
a. 林红记得所有李的好朋友的电话,但是自己的闺蜜电话都不记得,跟自己的四个好朋友都断了联系。以至于遇到李出轨这种严重的原则性事情,一个能交心吐槽的对象都没有。一面是李的朋友的装聋作哑、帮助李打掩护,一面是林的孤单、手足无措,两者一对比,林红的这种“世界里只有李汉林、围着李汉林活”的悲惨让人很同情,而这在现实生活中也是的确存在的,第4点就将分析这个问题;
b. 这件事情是李负有全部责任的,李触犯了夫妻生活的底线。但是事情败露之后,谁的日子更难过?对谁的影响更大?——林红。”李没有哀求林、没有下跪、没有打自己耳光、没有信誓旦旦、连对不起这种话也没说“。这些本来是沈宁的预期结果,也应该是读者心里的预期结果吧?但是李一个都没有做!沙发上看书、睡觉,日子过得还算舒服,直到26天后自己身体受不了了,才说“这样的生活应该结束了”、“我们只能离婚了”,这是极度自私的!反观林红,自从出事之后,日子没一天好过的,脑子里都在想着自己的老公为什么出轨、怎么让老公认错、自己还不敢离开老公;
4、以上种种,我认为可以用一个心理学效应解释:煤气灯效应,通俗点来说——PUA。

煤气灯效应是指对受害者施加的情感虐待和操控,让受害者逐渐丧失自尊,产生自我怀疑,无法逃脱。煤气灯效应描述的是一种心理操控手段,受害者深受施害者操控,以至于怀疑自己的记忆、感知或理智。

煤气灯效应并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共同打造的一种关系,往往涉及一个或一组加害者,以及第二个人(受害者)。煤气灯效应总是通过两个人实现:其中一方是煤气灯操纵者(李汉林),播种困惑和怀疑;另一方是被操纵者(林红),为了能让这段关系继续,不惜怀疑自己的认知。

...煤气灯效应在受害者中引起认知失调或认知偏差,通常是充满情感的认知失调,并使受害者对自己的思维,感知和现实测试提出质疑,从而容易引起他们的自尊心低落和令人不安的想法和影响。并可能促进混乱,焦虑,抑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精神病的发展。当受害者对自己的心理能力失去信心并发展出一种习得性的无助感之后,他们就更容易受到加害者的控制。受害者往往是权力和地位较低的人。

至于李是如何施加精神控制、林是一步步被控制的,文中并未涉及,我们也不关心。通篇阅读下来,林红都处在一个“似乎主动,实际被动”的局面中,打电话向李好友询问Vs自己朋友圈子的断交、双方冷战过程中李的从容Vs林的心烦意乱、最后分手过程中李的微笑Vs林的阿Q,这些结果都表明林(被操纵者)出现了认知失调、认为自己离开了李无法存活、李就是他的中心。总之,林遇到了李这样的情感高手,在感情中游刃有余的处理双方的关系并能全身而退“出淤泥而不染”。别说林红了,大部分女生都搞不定的吧?

4 为什么给我很深的感触

“一万个读者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我的想法跟作者想表达的可能大相径庭、也极有可能背道而驰。我自己也是在某些事情发生后,再一次阅读到这篇文章时,才有了第3章中的认解的。看到我这篇文章的小伙伴如果不太认同我说的,一方面恭喜你,生命中还没遇到这样的人,很难想象这样的事情是否真实合理;另一方面,全当看个故事呗,说不定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还能及时认识到这种可能性。如果读者认同我说的,很大概率是这件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朋友身上了,抱抱,收拾好心情,重新出发吧,爱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我不姓林,但它姓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377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90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967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44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4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92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97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74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32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08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84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3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2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0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56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4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