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
-不是na,是la,垃圾桶!
每次儿子看到垃圾桶后都会发出na,而我总是会及时反馈,不是na,是la,我一直不觉得纠正孩子有什么不妥,直到今天我读到约翰霍特《孩子是怎样学习的》,我第一次对我的语言教育发生了质疑。
约翰和一个小女孩聊天,小女孩兴冲冲地说起自己学会了筋斗云,并且高兴地翻了个筋斗给他看,小女孩that's what Jamine teached me。约翰没有纠正说:是taught,不是teached,他非常开心的和小女孩聊起来筋斗云,在聊天的过程中他说了一句you must be very happy when he taught you this。小女孩又翻了几个筋斗,她又做了一件其他的事情,说:he also taught me this。
约翰没有直接提醒小女孩,你说错了,应该怎么怎么,但是小女孩很快就通过观察思考找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最重要的是,她的自尊没有受到任何损伤。当我们纠正孩子,暗含的潜台词就是你是孩子,你不懂,你需要妈妈纠正,没有妈妈纠正,你也不会发现自己的错误。我想起每次别人纠正我的时候,在想想儿子在听到我纠正他发音时候一脸懵逼的表情,并且我已经纠正了n次却仍然没有什么进展,我意识自己的行为可能不只是徒劳,也许还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孩子是通过试误来学习的,错误应该被当做自然存在的一部分被接纳,而发现错误自我改正同样是一项有创造力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从未停止观察和思考!当你纠正孩子的过程中,是在否定他,是在告诉他不要犯错误,是在剥夺他发现错误自我修正的机会!这个不仅仅适用于语言学习,在孩子玩游戏过程中同样适用。
儿子最近开始喜欢玩积木,这个积木在他十个月的时候就已经买了,当时我教他圆柱形放到圆孔里面,三角形积木放到三角形孔里,他一脸不感兴趣地样子让我有点扫兴,干脆搁置到一边不玩了。几天前,他自己把积木拿出来,摆弄了半天,他忽然发现了可以把圆柱体放进圆孔,他不停地放进去拿出来,重复了好久,一边放还一边叫,那兴奋可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他拿起椭圆柱也往圆形里放,怎么也塞不进去,他很困惑,于是他又拿起圆柱往圆形里放,似乎很享受放进去的过程。当他再拿起椭圆形的时候,我按捺不住了,我把它挪到圆柱形那里,并且说椭圆形要放到椭圆里,他好像并不理解我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并且很快对积木放弃了兴趣。我当时就领悟到,我不能这样纠正他,教他,我希望他有一天自己发现椭圆形的秘密,找回他发现圆形时的喜悦感!
想不到语言的学习和游戏也有着同样的道理。我想,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充当一个旁观者,就这样安静地看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在他主动发出求助信号的时候提供帮助,剩下的时候,不要纠正不要指导,让他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这是对他内在动机、专注力和创造力最大的保护!
此外,怎样教孩子说话才是最好的?按照约翰的理解,孩子是不应该被教出来的。当我们对孩子说,你看宝贝,这是桌子、桌子,那是苹果,这样的对话不是真诚的对话,他不能给孩子带来语言学习的喜悦。
我想到,孩子曾经很多次,专注地坐在那里,看着我们大人说话,有时候还兴奋地说上一大串我们听不懂的外星语,好像真的很想要参与到我们的交谈中来。教孩子说话,应当是真诚地把孩子当成一个人,像和大人沟通时一样来和他说话,比如"宝贝,你要吃苹果吗?我来给你削个苹果",这样有真实意义的对话对孩子最有利。
今天我们该怎样教小宝宝说话呢?我们都知道要多和宝宝说话,要为孩子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语言环境。自孩子出生后我和我的家人就大量地和孩子说话,教孩子指认物品,时常问孩子这个在哪里哪个在哪里,最近又开始喜欢问他问题,诸如你有几颗牙,你几岁了,你家住几楼之类的,虽然他只会说一个字,但他都能清晰准确地说出来,这让我们很有成就感,这导致我们更加频繁地问孩子问题(甚至有的时候问了几遍孩子都没有回答的情况下仍然在不停地问孩子)。
约翰认为,单纯地教孩子没有生命力,大人们之间应当有更多的交谈,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听到真实的交谈,而不是大家的注意力一致转向孩子,逗孩子。这一点,我们还需要做出改变。
语言,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的转变。当他发现,他发出的声音可以改变他人的行为,他可以交谈,他是多么地喜悦!学习语言,最主要的动力来自于说话本身,而不是会说话带来的别人的夸奖和赞美,我告诫自己,不要再一味地问孩子你几岁了你家住在几楼这种问题,然后用自己喜悦的表情让孩子感到:我会回答这个问题很重要,这能博取大人一笑!
每次带着儿子出去玩,看见路灯 车灯 红绿灯,他都要兴奋地说灯灯,每天他要把灯这个词重复上百遍仍不厌其烦,这是怎样的喜悦!希望这样的喜悦能一直持续贯穿到孩子的语言学习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