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在家,有机会观看了由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婚姻故事》。今年《婚姻故事》在海内外好评爆棚,令人神往。
影片中的夫妻近乎绝配,查理(亚当·德赖弗饰)是一名年轻的天才戏剧导演,妮可(斯嘉丽·约翰逊饰)是一名优秀的舞台剧演员。
但故事一开头,就是两人带着给对方的个人评价,来做最后的婚姻调解。
查理认为妮可热情、善良、顾家但有些情绪化;妮可觉得查理感性、包容、井井有条但相当固执。
所有的婚姻都不是看起来的样子。夫妻角色的矛盾引发了婚姻的破裂,继而两人之间又就孩子的监护权问题开始了矛盾的逐渐升级,邀请离婚律师帮助把离婚推上了高速发展。
不满意法庭的判决 妮可为此来找查理私下解决,可两人还没等聊正事,就爆发了他们结婚以来最大的一次争吵。妮可反复控诉着查理的自私,从不谅解别人的想法,在几年的婚姻生活中一直压抑着妮可的自我。而查理则表示妮可总是充当被害人,却把别人形容的十恶不赦。最后两人甚至开始了翻旧账大赛,谁邋遢,谁暴躁,谁泡了茶从来不洗杯子,场面一度十分难看。可是这些本应该在婚姻中争论的小问题,走到离婚这一步再爆发,已经晚了。而当查理最后说出恨不得妮可去死的话时,他也意识到自己的恶劣,两人最终流着泪,互相道歉。
这一片段把影片推上了高潮,也是我最有感触的地方。
我们往往会对最亲近的人,表现出最肆无忌惮的恶意,是因为我们知道,不管我们说了什么,总觉得我们还会和好。
生活中我们是别人的另一半,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亲密朋友。这么多亲密的关系,是我们生存的基础,是我们这种群居性生物的精神寄托。而我们对于这种最亲密关系的态度令人唏嘘。
我们会谈到夫妻,生活在一起的两个成年人,两种生活方式的碰撞,难免会有摩擦。我父母,吵了三十年,恩爱是他们生活的本质,却也阻止不了他们的争吵。以前会觉得夫妻吵架是理所当然,但今年我有新的感受,我听着他们吵架,争论谁做的多,谁做的少,对方总不理解自己的付出,每天的争吵无外乎这个,我似乎看到了我和我对象两个人的吵架,难免语调抬高,情绪激动,倒翻旧账,互相揭短,互相中伤。
夫妻如此,恋人如此,父子如此,兄弟如此,我们就算是有好的素养,高的情商,却在最亲密关系中最表现出最冷漠的恶意。我们甚至都不知道我们所做的伤害,因为我们以为自己在为对方好,对方应该理解,应该包容。
“有人迫切需要我,有人太了解我,有人让我突然停下来,让我痛不欲生,给予我支持。“男主在离婚后浅唱着,这“有人”代表是他的妻子,也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孩子,是我们的恋人,是我们的兄弟。
每个人都该反思,在最亲密中我们是否表现了最恶意。这或许给我们在亲密关系中一种去挽回失去的认识,因为最亲密也最容易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