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有米已经一周一了,开始飞速的成长,而我的关注点也从屎尿屁慢慢放松,转战到作为父母的我们是否有很好的成长呢?(这是反人性的,但是又不得不做,没有做好自己,又如何让孩子服气,努力向上呢?)
大家应该也有遇到过,总有一些人非常热心肠,关心你吃得好不好、工作好不好、结婚了没?生娃了没?进而发展到,有米多大啦?会走路了吧?怎么这么怕生?甚至直接说,怎么这么没胆!说实话,作为妈妈,是很不喜欢这样粗暴的贴标签,不论出发点好坏,不论是否有意。
学生时代,最怕的就是问学习成绩;进入社会问工作、问薪资,却少有人问,是否能适应、喜欢什么,真正的给予人生的引导!正因为经历过,害怕过,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所改善,不敢说十全十美,至少自己觉察并改善,给孩子一个安全的港湾,有勇往直前的底气!
写到这,emm,是不是跑题了?其实不是,接触过有米的朋友们基本都觉得有米对环境敏感、认生等等,而我一直觉得他还在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当然我也要改正下自己的观点:不能老是害怕他会怕生!为什么呢?在于上周六,带他去体验了一小时的早教课,时间点安排得有点尴尬:10点半到11点半,正处于犯困/饥饿的时候,加上第一次参加这种多个小朋友、大人一起玩耍的课程,在密闭空间里,虽然敞亮。果不其然,基本上是哼哼唧唧、哭闹,不下地,很多也很难互动,。这个时候,要用上但是了~他居然将老师给到的工具——毛巾,自己主动要放到工具篮里。哇,让我有点意外的举动。虽然还是害怕,虽然不喜欢别人的主动碰触,但是依然会对着老师微笑。
多给他点时间,多让他自己探索与成长,我相信他会更开心的!
比如一直没给到他机会锻炼手指的精细动作,最近才买了零食——泡芙,他也是能抓起来方嘴巴,不过不是他的最爱,最后低头直接嘴巴找吃的。直到遇到了他最爱的葡萄,那个溜溜,一手一个,吃一口,换一个!
比如一直以为夜奶很难,在经历一周后,也取得了不错的改进!从第一个晚上哭半小时,放下一小时,再抱起来哭半小时,反反复复,第二天就减少一次醒来,第三天又少了一次,很快就只需要一次夜奶!
所有的难处,都是大人以为孩子不可以,以大人的思维去定义孩子,其实他们有他们的想法和成长!
也很抱歉,因为一人带娃,又是家务又是工作还要带娃外出,确实情绪没有很好的输出,直接对着孩子爆发了!实打实的吓到了孩子,过后也跟他说明了情况!就像另一位宝妈说的,“主要是觉不觉得,现在情绪没处发泄”、“家里来电话,得表现你好我好大家好,朋友同事各忙各的,自己家都忙不过来”。这些是婚前未曾感受到的,这或许就是女性婚前婚后最大的差别,只要生了娃,妈妈就是一生的。会操心、会不自觉的考虑孩子,虽然也想旅游、自我成长或者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但是就如二姐和袁弘参加的综艺节目中说的,看着袁弘依然跟之前一样去提升自我、去感受美好,还是不一样的!
愿我能继续关注孩子、却又慢慢在远远的背后引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