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妹聊天,她问我到目前有几个知己好友,这还真把我这个朋友遍天下,老大不小的姐给问住了。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得先整明白的是,该如何定义这个“知己好友”,怎样才能称得上是自己遇到的“好”的朋友。谈及这个话题,让我想到之前看过梁宁老师讲的,有关对产品认知的几个层级,也同样适用于帮我们找到“知己好友”。
第一层 感知层
比如说我们第一次遇见、认识一个新朋友,第一眼看到对方阳光、靓丽、外表端庄,她的大眼睛,高鼻梁、窈窕的身形,他的轮廓、他的豁达、风趣等等,这些都是基于我们对于一个人,最感官的认知,也被称为感知层,这个层次属于最外层也是最浅层的。
第二层 角色层
他是一名企业家,他是一位军人,他是一名公务员,他是一位律师……每个人都处在一个特定的角色中,并同时被角色所驯化,假如我们仅仅是因为对方是某厅的厅长……等的特定角色而与之有所交互和链接,这样的关系也只能是被牢牢捆在被设定的彼此的角色之中,是无法达到更深层次的链接关系的。
第三层 资源和能力层
以上谈及的感知层和角色层都是比较浅层的关系,到了资源和能力层,就能达到比较深层的关系链接。资源结构层包括一个人所拥有的比如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精神资源等,这些都是对方通过成长及阅历不断积累的,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资源,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在看一个人的所具有的资源层时,不能只看表面数据,比如对方所拥有的财富有多少等等,更应该关注到,这个人所拥有的这些资源背后的能力,是否才是我们真正认可和欣赏的。
第四层 价值观层
你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认为什么是你最终想要去成就的事儿?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什么对你而言是比较重要的,是更有意义的?你为之活着和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尽相同,有的人追求精神层面的高度,有人更追求成就上的卓越和被认可,有人则认为助人和对自我的肯定更有意义……生活中常常会听人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不是一路人”、“我们三观不合”这些都是价值观层面的认知。现实生活中,大有不分年龄、种族、社会阶层之别能遇见的“真”朋友,也都是因为有了这个层次的深度链接,一旦有了价值观层面的深度共鸣和链接,也就算是遇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知己好友”。
社交的本质是交互和链接,两个人能够彼此一起投入一段时间,结成一种关系,在交互和链接的过程中,相互给予养分,使得双方能够彼此识配,且成为彼此持续成长变化的内在动力时,从此对方在自己生命中,将会是一个唯一的存在。
真正的社交是一起成长,是一个拥抱,是不惧怕时光流逝的永恒,是彼此唯一的存在,是不可替代,是阳光正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