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不是一个纯粹的现实主义者,或者说目前安逸的现状尚未给予我直面骨感现实的机会。但毕竟已光顾尘世二十余载,若仍葆有舞象之年的壮志满怀、沉浸于撬起地球的幻想之中,不免贻笑大方。当然,理想还是要有的,在此只是强调要“接地气”,蓬莱仙阁咱这些凡夫俗子还是别想了。
今早读了一篇别具一格的文章,题为《许巍不再苟且,于是变成了于丹》,主要是针对最近刷屏的那首文艺气息十足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诗和远方很难不让人为之心动,但许巍和于丹有什么关系?没错,于丹躺着中枪了,只因她曾在面对雾霾时教育大家用精神防护和心灵的宁静战胜雾霾,此处省略n个字。虽然学了几年历史,但对于丹并不怎么关注,偶尔在课堂上听老师提起也多半是批判,在央视一些答题比赛上看到并无反感,确实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女性,只是此处的错位鸡汤着实令人大跌眼镜。那么许巍跟于丹到底有什么关系?读完那篇文章,我所理解的是,许巍也和于丹一样,在给大众灌输错位鸡汤。文章中,作者深扒了许巍和作词人高晓松的家庭背景与生活经历,论证了一般的母亲不可能从小就对自己的孩子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看到这里,不禁呵呵了,那母亲得有多文艺。当然,这仅仅是调侃,结合高晓松的家庭背景,他的母亲是有可能说出这种文艺的诗句的。
文中有一段话我印象深刻,“这些整天疾呼苟且的,说不定人家每天都在玩海天盛筵俄罗斯轮盘式的苟且……人家不要不要的苟且,不是你不想搬砖的苟且,甚至是你默默搬一辈子砖都抵达不了的苟且。”我想将这段话转换为这首歌的意境:别人厌恶的苟且,是你到不了的远方。突然想起前两天跟朋友聊起兴趣爱好的问题,她说她想学好多东西,譬如画画、摄影啊之类的,然后我俩开始论证各种兴趣爱好的成本高低以及利弊,各种天花乱坠,最后得出结论:没钱聊再多利弊也是白瞎……看,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当你想要成为一名诗人去到你所向往的远方的时候,先问问自己:有钱吗?去远方不得要钱啊?难不成你还徒步环游世界?徒步旅行那也得拿钱买吃的填饱肚子啊。或者你说你选择流浪去远方,那,说好的诗意呢?也许有人认为,流浪不就很诗意吗?恕我读书少,腰缠万贯去流浪那叫诗意,饥肠辘辘的流浪那恐怕是乞讨吧。所以啊,没钱的时候就别想着去远方了,忍得一时苟且,诗与远方可兼得。
有人会觉得这样的想法太现实了,甚至有仇富之嫌。再次声明,我不是一个纯粹的现实主义者,目前我也靠着消费理想苟且度日,都说理想于当今社会是一件奢侈品,看来我的生活还蛮奢侈的。我也并非有仇富心理,人家能赚那么多钱说明人家牛逼,能力突出自然甘拜下风,邪门歪道敬而远之即可。仇富有用吗?好像你仇富人家就能少赚一毛钱似的。“钱”这个字眼总是非常刺眼,我们主观意识里似乎天天聊“钱”的就是现实主义者,这一点我不确定,但我可以确定的是:不聊钱的未必就不现实。高晓松跟许巍劝我们放弃眼前的苟且去到远方,多么善解人意!那是因为人家不差钱啊,人家现在确实有去到远方的经济实力。听听歌就好,不要太较真,当然,经济实力允许的人除外。也许等你在远方“苟且”的时候,他们会告诉你,我只是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并没有叫你放弃眼前的苟且呀,这时候想必你是哭笑不得的。试问,有几个人看到这样的词句不会有任性的冲动?
与这首歌歌词同义的文艺句叫做“生活不止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琴棋书画诗酒花。”因而,没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断然不会有琴棋书画诗酒花。而我们通常只看得到他人生活中的琴棋书画诗酒花,却看不到柴米油盐酱醋茶,于是盲目地想要复制同款。命运好歹,各人一款,不要妄想一蹴而就,自己他人都一样,每条路都有每条路的不易。如果真要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站队的话,我想我的生活轨迹将会是理想到现实再到理想的曲线,目前处于消耗理想状态,独立后应该会趋于现实,等柴米油盐酱醋茶积累的差不多了,再去追求琴棋书画诗酒花,追求诗和远方。不要放弃眼前的“苟且”,不然你就会在远方“苟且”。个人陋见,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