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尝试多种与世界相处的方式,争取、放弃、努力、逃离,并没有最合适的一种。这种真相,无需粉饰。
--题记
冬日有太阳的天气是极好的,搬一个木凳,装上一杯热茶,带一本读过的旧书,靠在院子的角落,阳光洒满全身,这样一消磨就是一个下午。像我,会再加一个绿色的小音箱,循环播放羽肿的曲。翻到六年前在旧书上留的字:“愿一直有个美好的世界,随时接纳失意的我。”现在想来,这句话说的就是阅读本身,而阅读,本就有很多方式。
观落日,静思,是阅读。
听新曲,指尖跃动,是阅读。
闲散步,拾落花,是阅读。
凡能留出一方空闲之地,以己度他物,得一新念奇想,都是阅读。
但如何将所念所感化于言行,却是最难的,庸碌于生活的人不知为何而碌,空想泛谈的人也不知为何而想。
在特定的环境,人很快便形成自己的生活模式,昨日此时如何,今日便也习惯于如何。生活在苦闷中的人长年累月生活在苦闷中,也许在某个深夜辗转反侧,想过挣脱,却在清晨醒来后将不合时宜的想法抛在脑后,像上了发条的机械玩偶一样再次出发。殊不知不论看起来走了多远,每天的起点都一样。
失意的人受困于自己的处境,想争取又想放弃,想努力又想逃离,每个失眠的夜晚都是在空想中苦苦追寻一个答案,一个能解决当前困境的办法,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生活从来都是在量变中发生巨变,没有一个人能在一夜之间改换新生。
与世界相处的就是与自己相处,今时庸碌便有不甘,今时赋闲便有内疚,时时不得安心,事事不得尽心。在周身之事复杂多变捉摸不透时,不妨放手,接受多样的自己,又或顺势而为,往低处看,总还有许多退路。
今夜月如昨夜月,今年月似逝年月,照的是赤脚泥地蹒跚学步的你,是发沾细雨寒夜求学的你,是背负行李远行追梦的你,同样是暮年白发树下煎茶的你。你看这一生,争取过,放弃过,努力过,逃离过,不也安安稳稳过来了,没有哪一天是白白浪费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