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半个多月的码字思考期,但迟迟无法付诸行动,手机时代码字更加方便快捷,却没有学生时代那种手写的细腻与深刻,有些文字可以轻易地敲出来,却忘了它本该怎么写。也许是这个快速膨胀的时代悲哀,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人们越来越不善于走心了。
打开手机相册,想寻找几张可以用来讲故事的图片,却发现几个星期过去了,除了几张记录工作所需的图,竟然没有一张是关于生活的点滴。
难道生活只剩下早出晚归,工作、睡觉、赶地铁。我越来越害怕,害怕自己把生活过成自己最讨厌的那种模式。但是,更可怕的是明明很焦虑,却始终不愿意做出改变,然后一直焦虑下去。
于是总在朋友圈看到别人晒旅行、晒大餐,便觉得别人的生活才叫诗和远方,自己的生活只能叫苟且。只是三十岁的年华,青春尚在,为何一副死气沉沉的心态。抛开烦扰的工作,难道就没有别的东西可以调节吗?
我反复地追问自己,其实不是为了寻找答案。生活本不是方程式,也不是命题作文。我只是想看淡一些事,才能不那么瞻前顾后。
我有一些高中和大学时期的朋友,现在我把他们分成了三个阵营:带娃、新婚、孤寡。很显然,带娃的朋友几乎一年到头看不到人影,偶尔会在朋友圈晒下孩子的照片;新婚的呢,不是在旅行,就是在去旅行的路上;最后不得不重点说下孤寡的,他们并不是不婚主义者,而是由于各种现实原因,对于感情这方面多少有些沮丧。于是,在茫茫人海中,困在自己的狭小世界里,一直等到了自己的三十岁。
我有个朋友,毕业十年一直在一家大公司就职,工作稳定,升职加薪,经济方面还不错。但在一个男多女少的环境里面待久了,也没有交往到女朋友。眼看三十了,还没有着落。于是他爸妈包括亲戚朋友,开始在老家给他安排各种相亲对象。这几年下来,前前后后也介绍了四五个女生,都是和他不在同一个城市。
刚开始都是通过电话、微信建立联系,尝试着以朋友身份相处。有些人一开始也聊得来,久而久之成了知心网友。为了显示诚意,朋友还特地请假飞过去看她,但是有些女生却各种推脱,不想见面陪玩,甚至直接通过微信拒绝了他。
朋友十分沮丧,又有些气愤。这些女生,原来只是把他当陪聊的网友,压根就没有谈婚论嫁的意思。几次这样的经历,让他也很受伤。三十岁依然单着,之前一直是父母着急,现在连他自己都有些悲观了。
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只是站在的道德的小山坡上,以极其鄙视的口气,批判了这种轻视感情的女生。然后又一次重复着那句:顺其自然、一切随缘。虽然我自己都觉得这句话是多么的可笑。
后来,我这位单身朋友有了主动追求女生的经历,虽然同样是失败了。但是至少能够顺应自己的心意去做一件事,也算是对自己的青春有个交代。我说,你一个人了无牵挂,有钱有时间,可以去很多地方,做很多好玩的事情啊。
有时,他也不理解我这个已婚者的苦恼,在他看来,我在大城市算是站稳了脚跟,有了家庭,一切都该是沿着既定的生活轨道。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可是,每个人都在自己设定的生活圈里,我们只是站在圈外,看着别人的故事,却不知圈里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