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og-24 会说话吗?

昨天的项目,除了一些页面修改,剩下的 bug 都是文档描述不准备或者接口错误导致的,虽然很无语,但意识到文档不是绝对的准确,今后遇到难以排查的问题,应该早点问对应的负责人,以及时解决问题。

我正在试着和没有正式认识的,但是知道的人见面进行打招呼。刚开始有点不适应,但是刻意去改变这一点,每一次打完招呼之后,感觉如释重负,感觉很棒。与此同时,我开始刻意去改变另一个习惯,在此之前,每当对方对我说完谢谢之后,我会赶忙说“没有,没有”,这里我想表达的是,没事儿,不用客气,但很明显,这种描述方式不够接地气,对方可能理解我的意思。为了表述清楚,我应该习惯一种更接地气的表达方式,比如说“没事儿”或者是“不客气”。每当有人给我说谢谢之后,我会迟钝一些,第一反应是说没有,但是迟钝的过程,我强迫自己说“不客气”或者是“没事儿”。经过多次的刷新,对话中的迟钝逐渐减轻,只需要重复下去,就能习惯这种新的答复方式。

与此类似,面对对方的问题时,回复可以迟钝一些,给大脑一些时间思考一个更合适的回复。

今天吃早饭的时候,隔壁桌两个人的对话,仔细回想了,发现很有意思

甲:刚才给豆浆加糖的时候,发现不够,又加了一勺
乙:你那么喜欢吃甜的 ?
甲:我是南方人

这段对话,甲说的最后一句话很有意思,甲的话直接抛出了一个结论“南方人夏欢吃甜的”。如果不去考证的话,同桌的人几乎就相信了这条信息,“南方人是喜欢吃甜的,而且从面前的人表现可以推测,是非常喜欢吃甜”,那么甲传递的信息是不是准确呢?对于国人口味稍微了解一点或者考证过一些信息的人,可以轻松做出判断,这种信息可以归类为荒谬至极的谣言。所以这时候的甲一本正经在散发谣言,认为自己是南方人等价于自己懂南方人,道听途说南甜北咸,认识到南方人喜欢吃甜的,并且引出南方人就必须是好甜口的结论,毫无逻辑可言。

引用维基百科对南北方的解释,“中国地理以秦岭-淮河线为界,也常以淮河或长江为界,将中国分为南方和北方。”但是现实中南北方的界定往往更模糊,南方以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湖南、江西、四川、浙江、江苏、湖北、上海等省市为代表,而湖南、四川更是以好辣著称,列表中唯一能与好甜口挂钩的只有苏浙沪的苏帮菜,而上海因为近百年的移民,在苏帮菜中又融合了本帮菜,甜口一直被稀释,江南一带好甜口的以苏锡为代表,甜食中以小吃甜点为最(来源于知乎小红豆先生。到这里,可能结论变成了“江南好甜口”,但江南人可能会站出来告诉你,他们喜欢的是鲜,喜欢食材的本味。到这里,答案已经很清晰了。

突然想到了一个场景,一个人在国外见义勇为,记者采访他,他大喊“我是中国人”。大家会觉得这是民族自豪感。不知道能不鞥套用到这段对话中。学会表述真的很重要,不仅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听者负责,有时候言者无意,听者有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朋朋跳 给你一个10团队,你怎么去管理? 1 .合理分工。 给你一个5人团队,你怎么管理?大部分管理...
    马唐阅读 1,508评论 0 0
  • 成长是一个鲜血淋漓的过程,是一次次把自己扒光,再找件衣服穿上的过程,是一次次被人家大耳光扇在左脸,还不得不把右脸伸...
    易堂居士阅读 193评论 0 0
  • 辉耀何时有? 扭头问队友。 不知三千八缺? 下路去打钱! 我欲河道眼去, 又恐对面围堵, 野区不胜寒, 组团去插眼...
    壶上春秋阅读 371评论 0 0
  • 今天下午参加了一场陈慧敏、秦阳、彭小六的新书分享签售会,收获满满,每个人的发言对我都很有启发,下面就聊聊我的一...
    巽寮阅读 298评论 0 0
  • 6,房产,经济快速增长期房价也会随之暴涨, 但是谁敢确定未来的中国经济还会暴涨?三四线城市房产很明显已经不会再涨,...
    船长辛巴达阅读 24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