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网络上接触到“费曼技巧”,我的第一反应是,既然“费曼技巧”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那么是否可以立即用“费曼技巧”学习“费曼技巧”这个知识点呢?
好,让我们当一把老师,给面前的小白讲解一下什么是费曼技巧:
我:小白,我发现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叫做费曼技巧(Feynman Technique),有兴趣学习一下吗?
小白:哦?费曼是谁?什么是费曼技巧啊?
我:费曼,是美国的物理学家,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个大学霸,不但科研强,教书更强。他给大一学生教《大学物理》300人大课,但是却能深入浅出,把复杂而枯燥的物理学讲得特别通透,将遥远的、围观的、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理论,联系到身边的、具体的、我们都熟悉的例子,然后在具体的运用中让你理解知识,并能用知识理解真实现象,解决具体问题。所以,他的课堂人满为患,讲课内容被学生录音,整理后变成了著名的《费曼物理学讲义》,从物理学业余爱好者到专业研究物理的学术人士,人人奉为经典。
费曼技巧简单说就是,把要学的东西拆分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点,用人人都懂的语言讲给别人听。
小白:具体怎么操作呢?
我:具体方法也很简单,分为四步:
1.确定学习目标:很简单,在预习、复习的过程中,翻到书本的某一页,一个重要的、从未见过的、让你很疑惑的新术语概念跳了出来。这时候,你拿出一张纸,在页顶记下它,这是你想要学习的概念。
2.模拟教学学习法;
模拟自己是一位老师,面前坐着一个小白,正望眼欲穿地要听你讲解这个概念。(像我现在正在给你讲课的状态一样)
3.回顾;
讲课过程中,遇到有问题、解释不顺畅的部分、自己一知半解的部分,统统记录下来,用第二步的模式,逐步解释,梳理清楚。
举个例子,你现在要学习的概念是"干细胞",把这三个字写下来,你在下面给出了干细胞的阐释:原始且未特化的细胞,它是未充分分化、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在功能的一类细胞。
但是你不明白什么是分化,那好,把"分化"、"特化"写下来,继续分别阐释:
分化:分生组织细胞发育成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个个体,或者由其幼年至成熟的过程中,在生理上的、形态上的改变。
分化:分生组织细胞发育成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个个体,或者由其幼年至成熟的过程中,在生理上的、形态上的改变。
……
这样下去,你一定会得到最初学习目标的解释。
4.简化。
OK,我们得到了目标概念的阐释,但是这还不够,要再想想:这个阐释,可以再简单一点吗?假如给8岁的小孩或者80岁的老妪讲,能听懂吗?
这里有一个技巧:类比。
对于完全不懂生物学概念的小白来说,"原始且未特化的细胞、未充分分化、对于完全不懂生物学概念的小白来说,"原始且未特化的细胞、未充分分化、就是各种组织细胞,而最初的面团,就是干细胞。
小白:这个方法真的有效吗?
我:美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证实,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平均效率是完全不同的。传统学习方式,例如听讲、阅读,往往属于被动的个人学习,学习吸收率低于30%,而如果采取主动的学习方式,例如小组讨论,转教别人,学习吸收率可以达到50%以上--而在这个金字塔中,学习吸收率最高的,恰恰是费曼技巧强调的"模拟教学学习法",吸收率达到了90%!
小白:这个方法为什么有效呢?有什么理论依据吗?
我想这个方法之所有有效是因为:
第一、它提供了学习的目标和标准:学习之后是否我们可以以我们自己的语言来解释?有了目标和标准,我们就有了可以参照的地方,我们就可以知道我们进度到哪里了,我们还需要怎么做。
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学得好,是错将熟悉当做知道。比如我们读一本书,画了很多重点记号,甚至还做了笔记,这时我们可能会认为学得很好,但如果合上书做个简单的自我检测,瞬间就会忘掉三四成。
再比如,问自己一个经典问题:“什么是囚徒困境?”,心里是不是很快闪出“两个人”、“博弈”、“策略”等关键词,觉得对这个问题很熟悉,但如果我要求用你完整描述出来,你真的知道吗?
这种学习错觉(误将熟悉当知道)是内隐语言与外部语言的差异造成的。
具体到学习中,对一个知识点进行复习时,内隐语言抓住了几个关键点,我们就会产生学习错觉,误以为都知道,但知识点不是孤岛,是由逻辑关系构成的,这需要外部语言去描述、串联,唯有经过外部语言检验,才是真正的掌握理解!
第二、让我们的大脑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的创造的状态。根据知识编码理论,在讲述给别人听以前,你自己必须将刚刚学到的知识进行串联、整理、组织,做一次深加工,这时候书本不是一个个知识点的无序堆积,而是一个树形结构,一个节点就是一个问题。
小白:我明白了!你将的很好,很详细!那么根据费曼技巧的最后一步,刚才将的知识点当能再简化吗?
我:将学到的东西用人话讲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