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秋天,总会想起郁达夫的名篇《故都的秋》。初到北京时,曾一一造访文中提到的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和潭柘寺的钟声,每次出门前总有些激动,有时三两作伴,有时一人独游,心中暗暗想着现在的景致不知与80多年前郁达夫所写的北平有多少相同,常兴尽而归。
文中还提到北国槐树的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小时候我家中院子里有一颗槐树,每天扫院子都会留下扫帚纹。然而,确乎,不同季节看到的槐树和扫帚纹确实有不同的感受。五月槐花开时,空气中弥漫着甜丝丝的气味,满眼都是白色的、绿色的、生机盎然的颜色,树叶、空气中饱含着水份,从扫帚纹能看到主人轻盈愉悦的心情;到了秋天,秋风一起,槐树开始簌簌地落下干枯的、碎碎的蕊,天一下子变得高远起来,空气也变得干燥许多,秋风一起,树叶成片成片地落下,树枝似乎也变得更黑了,扫帚纹里似乎少了一些朗润,多了一些殷实与从容。这感觉十分奇怪,幼年的我无法解释,长大后才觉得许是秋收以后对人们心态的影响吧,粮食都收完了,过冬的作物也已播种完毕,一年的收成全部归仓了,农忙季节终于过去,心中满足而快乐。清闲的感觉确乎有些,但落寞还不曾感到。
现在的北京城内几乎找不到裸露土地的院子了,除非去公园或郊区。但公园里种的树都被花砖围住或者被栏杆围住,树下大多是硬化地面,土地看不到,扫帚纹更是看不到了。山上的树是野树,周围没有人家,也没有人去打扫树下的土地。
要去感受秋意,只能跑到更远的地方,去山里吧,或者是水中,去个三两天,去静静地想想心事,去放空自已,把那些江湖恩怨都抛到九霄云外去吧。就只带上你的鼻子、眼睛和耳朵,去感受一下大自然。此时不太热也不冷,气候正合适,树叶有的绿有的红有的黄,色彩斑斓,抓紧享受这绚烂的秋色吧。来,划上小舟,找个僻静处就停住,盘腿坐下,看那远山如黛,听那鱼儿跃出水面,还能闻到草木的气味、水的气味,听听鸟的鸣叫;坐累了就躺下来歇一会儿,躺下来更美,看吧,好多诗句立刻浮上心头了,看到白云就想到“涧草足灵药,仙山多白云”“绿树多生意,白云无尽时”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北宋山水画大师郭熙曾说过,“山水画是为了让身在宫中却心向山水的文人,得到精神慰藉。今天的我们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被限制在小小的格子间,常常感到压抑和束缚,实在没有时间常常去游山玩水。这时候别忘了,我们老祖宗早就为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来吧,一起随我去湖中荡舟垂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