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这么一句话:“在有限的范围内做自己想做的事那才是自由”,大致意思就是说你可以做你喜欢的事,但是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人伦道德,不可以因为想要获取自己的幸福快乐就去伤害他人、去做违法犯罪的事情。换个角度想,这个有限的范围内就是“规矩”,从出生起,还没学会发音就已经听着父母长辈们说着这个“不准”、那个“不行”,不过那个年龄段是没什么记忆的,现在去想才会发现我们从很早之前就已经在学规矩了。
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我妈把我交给老师,然后一步三回头的消失在我的视线里,熟悉的人不在,周围又都是一群陌生的人,于是我开始大哭,就这么饭不吃水不喝地哭了一整个上午,老师的态度也从最开始的温和哄骗到强硬,再到最后的不理睬,在其他小朋友吃完午饭去睡午觉的时候就那么任由我坐在地上哭,哭太久也哭累哭不动了我就这么迷迷糊糊的睡过去,醒来时早就已经被老师抱到小床上躺着了,那天我是第一个醒过来的孩子,然后径直的坐起身来掀被子,这时候老师走过来特别温柔的问我:“睡醒了?”我只是点了下头去应答她,然后那个女老师便对我说:“你要说话,要说‘老师,我睡醒了’”,于是我又重复着她说的话开口说了句:“老师,我睡醒了”,她回了声:“好”,之后便开始帮我穿衣服、叫其他孩子起床排队洗漱······现在去回想,那应该是第一次真正开始学规矩,就是最简单的“老师问了,你就要回答,不可以点头摇头”,再之后,慢慢的你就知道老师带着我们玩,会规定我们只能在哪一个范围内玩,不可以跑进厨房、不可以出校门、不可以一个人上楼、不可以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上厕所要报告,否则老师会惩罚不听话的小朋友等等,一群孩子就在限定的区域里玩飞盘、玩沙包、玩娱乐设施······三五成群在一小片地方还玩得特别快乐,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一点点明白了守规矩的孩子就是听话的,听话就不会被惩罚,听话也能玩的很开心。
读书的那些年,因为一个个都还是未成年,都是需要监护人的年纪,所以规矩也多,没什么大自由但是烦恼也不多,只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打架、不早恋、不沉迷网吧,然后父母不催促学业,时不时再奢望一下周末或者寒暑假的到来····大概这就是那些年的拘束又快乐的交错混合时光了。
再长大点,也差不多开始工作了,除了道德法律的规矩要守,我们自己也会给自己定规矩,这个规矩可以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做出一些改变,在这个限定区域里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做到自我,人会比较轻松快乐,一旦当下的情况超过了这个范围那个体就会变得不自在,譬如说小学的时候大概九点就要睡觉,因为要有精神地早起去上学;高中,晚自习加上大学考试压力,睡觉时间会调整到十一点之后,等到大学和工作之后冒出了许多的社交活动,这时便把时间变换到最迟十二点,随着入寝时间的不断变化,我们给自己做出的规矩也在不断调整,这些个调整的理由合情合理,我们可以接受,但假如让我凌晨一两点睡觉那么我会很不情愿,毕竟这已经超过了我给自己设定的规定值,没有充分地理由我会拒绝!
再譬如我很清楚晚辈对长辈就是要尊重要有礼貌要谦逊,这个千古以来的规矩每个人都明白,但有时候因为时事变化和社会的前进,有时长辈说的不一定就有道理,他们教的不一定全是对的,而晚辈们采取的应对方法也不一样,通常这样的场合下他们说我会听,认可的我会照做,不认可的我也不去反驳,毕竟即使你很在理可一旦出言不逊、嚣张顶撞那就是错,一般这种情况下我就喜欢做那个左耳进右耳出的人,长辈说的再不对也会安静的点点头,然后事后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做得好那就好,做得不好顶多挨顿训,反正也不是天塌下来的事,毕竟做人做事这两者都没越过我自己定的规矩,那我也没什么可不开心的。
总而言之,规矩是要有,有了不一定就失去自由;相反,在限定的范围里去施展自己想要的自在快乐的这种自由可能才是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