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53 可风 ]《制瓷笔记》七

*打杂是个技术活儿

一、前期准备

1、根据坯地需要进行分类,把需要素烧和不需要素烧的分开。

2、清理干净坯粉,粗略检查。

3、有接头的坯或口面大而薄的坯,先涂上一层煤油,检查是否有噘嘴和黏合缝隙。

二、素烧(红炉)

将需要素烧的坯素烧。素烧是将坯在电窑炉里低温先烧一遍,烧过之后,坯已经近于陶,对于下一步的操作和提高高温烧制的成品率很有帮助。

素烧又分为三个环节:

1、垒坯满炉。有些坯可以垒在一起,有些却不能,能垒的垒多少,垒多高,都有讲究。更要讲究的是摆放,就是满炉,什么坯放什么地方,相互之间有什么影响,都要随机应变,因为每一窑烧的可能都不一样。

2、烧炉。烧炉有点像烧菜,要掌握火候,急了不行,慢了也不行,不同的品类,烧的时间也都不一样。

3、开炉。这个环节相对简单,要注意的就是慢,让窑温满满降下来,快了就容易出问题。

三、补水和内壁上釉

这是打杂中技术上要求最高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一件瓷器而言,胎与釉是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一切装饰的根本载体。拉坯利坯的环节都是胎体成形的过程,补水上釉则是对釉的处理,至关重要。

1、整坯

A、打砂纸(打磨掉坯体上的利坯刀痕,使坯更平滑)。

B、补气泡(如果发现有气泡沙眼得用泥浆补平)。

C、修整缺口(用原泥浆填实缺口)。

2、补水荡釉

补水是用像毛笔一样的刷子沾水将胎体刷一遍,制坯的过程中,有很多个环节要用到这个工序。外壁的补水是在内壁上釉之后。一来,刷掉外壁上的粉尘;二来,内壁上釉时难免会有釉漫到或溅到外壁,特别是口沿部分,需要细心地处理,这样,外壁再上釉时,就会更平整,同时,也避免胎体出线问题。这样的工序虽然细小,稍不注意,却往往会出现严重的后果。

A、内壁补水或荡水。这是对内壁的处理,就是上釉前再一次彻底将内壁弄干净。

B、内壁荡釉。内壁以荡釉的方式上釉

C、内足补水。圈足之内的底部,上釉前同样要补一次水。

D、内足荡釉。也是用荡釉的方式上釉。

E、外壁补水。

以上每一步都要待干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四、上外釉、起釉及镶口

1、根据操作需要,外釉或蘸或吹,也有蘸一遍吹两遍的操作方式。

2、内足釉色与外壁釉色不统一时,先在足内上涂上一层可撕胶。

3、外壁蘸釉。外壁施釉是以蘸釉的方式。

4、检查内外釉上釉情况,修整釉面不平整、气泡及针孔。有可撕胶带撕掉。

5、根据需要进行均匀吹釉

6、上利坯车镶口(古代有一类瓷器口沿是酱色,叫紫金口,就是在口沿处施一层酱釉,就是这道工序;但即使没有紫金口,也要做这道工序,只是镶的釉还是透明釉

7、上利坯车起底足釉(把底足的釉除去,足的底部是不能有釉的,不然烧时会粘在底板上),有些也可以用湿海绵拖底足釉。

五、满窑

满窑就是把要烧的瓷器在窑里摆满。听起来,这算不上是多难的技术活儿,不过其实大有讲究。古代满窑知识负责搬运和填装,摆在什么位置,在第几层,各个匣钵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怎么样的,这都要由把桩师父来指挥,是一个作坊的核心技术。不过因为现在的烧窑比古时容易,打杂的师父也常常参与其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按:計劃寫三個在淸代的法國人:殷弘绪、夏之时和苏方雅。 佩里·昂特雷科莱,Père Francois Xavier...
    yokomaha阅读 8,960评论 1 6
  • 瓷,关乎生活, 中国陶瓷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国人的审美追求是一种意境的表达, 而将这种自然风韵之美 发挥到...
    文人雅韵阅读 4,447评论 0 4
  • 长篇小说《百年炉火》第二十九章 2015-02-18 13:0453 二十九 梁泾渭教授在六十年后因病回到阔别多年...
    294af09a07b2阅读 3,541评论 0 2
  • 上帝就在我体内埋下一条蛇 这条蛇叫苦难 很早 这条蛇就已被驯服 有人以为它消失了 直到 山和地的年岁越来越长 天气...
    C浅夕阅读 2,350评论 0 1
  • 夜深人静,孩子进入了梦乡,突然,一只怪兽推门而入······这是电影《怪兽电力公司》的剧情。听起来很吓人,实际是怎...
    缓缓花开阅读 5,241评论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