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是什么?
感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从空间上看,感觉所反映的事物,是人的感官直接触及的范围;从时间上看,感觉所反映的对象是此时此刻正作用于感官的事物,而不是过去或将来的事物。
其次,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且任何一种感觉都是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在日常决策中,感觉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呢?
我们先来看下面几个事例:
当我们在浏览视频时,突然闪出剧中人物播出的某某理财APP,每一集都会出现一次,如此重复多次,这款APP是否已经印在了我们的脑子里?
当我们打开某公众号,一篇《从受挫的普通人到富豪,只因他做了这件事》映入我们的眼帘,于是毫不犹豫的点开,原来,是一篇推广文章。
当我们打开某购物网站,点开自己喜欢的商品,看见活动价下面还有一个被划掉的原价,好便宜啊!同时旁边还有一个活动倒计时提醒表,“距离活动结束还有多长时间”,时间就在我们看见的一分一秒中溜走,我们有没有很着急?
……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
以上这些场景,我们是否都似曾相识?
为什么在上述情境中,我们做出的反应看似带有我们的判断和思考,但,是真的吗?
我们愿意相信自己的感觉被操纵了吗?
这些叫卖的广告、包含成功、致富等字的标题轻松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利用我们的感情和下意识的需要来劝说我们相信,从而为对方带去金钱和流量。
经常处于这样的影响下,人们很难将自己的注意力长期集中在某一事物上。
为什么我们的注意力会这么容易被带走?
是因为这些狂轰滥炸的广告抓住了我们的情感需求,想要成功,想要财务自由等等。
另外,在现代生活的每个重要领域,都有一些严重而复杂的问题困扰着我们,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仔细地权衡事实和有根据的观点,审慎地思考各种结论和行为,从而明智地选择最好的结论或最恰当的行为。
因此,思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感觉与思考是否可以共存呢?
感觉和思考是互补的。感觉带有自发性,是形成结论的开端。
思考是深思熟虑的,它提供了确认最佳感觉的方法。
两者都是人的自然特质。
但是,思考比感觉较少带有自发性。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和指导才能让它发挥良好的功能。
除了思考,还有哪些因素在影响我们的感觉和判断?
观念
很多时候,我们的感觉和判断基于那些根植于我们脑中观念。
不同时代文化背景会深深地影响我们对某一件事作出的反应。比如,现在让我们给朋友手写一封信,我们肯定会觉得天天微信电话聊着,有必要吗?但是,我们父辈在我们这个年龄,和朋友通过信件交流则是一间十分正常的事。
所处时代背景带给我们的观念,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信念和行为。
未完待续。
注:本文是阅读《超越感觉——批判性思考指南》后的思考和感想,后续会有更多读书笔记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