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学期,我们又学习了一轮新的大课程那就是孟子,孟子也是作为儒家重要的一名传承者,儒家所讲的这个道统,其实,是建立在人性是本善的,这样的情况下基础之上而说的,那么,为何性本善将是儒家所有理论的起点呢?这个性本善之本又是什么?
其实这个性本善,我们按照孔子的话理解,也就是仁心,用孟子的话来讲,就是四端了,也就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明辨之心,人皆有之,并且这也不是外界施加于我们的,是我们本身就拥有的,但是在与后天的环境互动当中,可能这些本性就蒙蔽上了一层厚厚的灰,不显现出来,所以孟子所讲的这个本其实是一个可能性,但是仅仅拥有这个可能性其实还不够,因为我们还要扩而充之,否则就会像我们刚才所说的就会被蒙蔽,所以我们也就需要不断的去向善把这个可能性激发出来。
所以性本善,这也仅仅只是一个可能性,需要我们真正的去活出来,但是其实对于人性这个问题,一直都是人类所讨论的话题,因为对于人性有太多的解释了,就比如无善无恶,有善有恶,性本恶,我们先来说一下荀子的观点性本恶吧,荀子说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性是恶的,所以他也就一直强调师法之化学习与教化,也就是劝学,像我们的本性,通过教化而不断的向善,活出善的那一面,但是他却有一个极大的漏洞,因为我们想一下,如果所有人都是性本恶的话,那么师法礼义又是从何而来呢?所以,虽然荀子与儒家的大方向是一样的,但是在醉醉的根本处是不一样的,他也培养出了两个法家的代表人物,那也就是李思雨,韩非子,其实正是因为有性本恶战的观点,才将儒家引到了一个偏理的方向,因为如果是性本恶的话,他就会为了达到目的,为了你去向单而强制的你去向单,将你的本性克制住,也就是将人物化了,这才有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法家,所以我还是不太认同荀子的。
那么无善无恶这个观点呢?他的观点,就像是环境绝对论,就是说我们人的本性完全是由于后天的影响所导致的,直接由于环境的影响就变成了善于不善,我们人也就丧失了那种可能性以及自主性了。那么有善有恶呢?这个观点就像是你一生下来,你的命就确定下来了,是先天决定论,我们人也同样丧失了那种可能性以及自主性了。
但是最后经过我们的讨论,我们最后都认为,性本善才是最有说服力的观点,这个性本善,其实就是在我们刚出生时,在毫无目的,毫无方向的人生旅途当中的那个灯塔,他可以给我们指引方向,让我们一直朝着那个方向去努力,而这也是人性的高贵之处,因为就像一匹狼,他并没有成为一个圣人的可能性,但是我们仍却具备有这样的可能性。
人性也一直是西方哲学与宗教讨论的话题,西方基督教的观点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有那个原罪,而我们之后的这一生,也就是要去赎这个罪,让我们死了之后去天堂,这其实跟荀子的观点更像。而另一位哲学家帕斯卡尔说的,原本他已经突出了我们人类渺小的那一面,可是后来他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这也是我们比宇宙更为强大,更高贵的原因,也就是理性啊!而康德也提到了我们头顶的星空,以及我们心中的道德律,这确实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唤起惊奇与敬畏,这也与是孟子的观点一样。
所以人性的高贵,我们人的思想,人的高贵可能性都是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我们人类自己命运的主动权是在我们自己的手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那种向善的可能性,而最后到底有没有呈现出来?都是取决于我们自己,所以这个过程还是很难做到的,那么那些学子的观点点也是有意义以及价值的,对于普通人,就是取决于自己,这就是孔孟的光辉啊,所以我们才将它们称之为夜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