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峰回路转,如沐春风,我觉得这用来形容昨天的读书会再恰当不过了。从彩玉老师分享和女儿对话开始这周读书会的航行,到最后在丽华老师的眼泪中收尾。航行中经历彩玉老师:用叙事与孩子彼此尊重的对话,带来孩子给于自己的温暖力量。丽华老师正在经历着各种繁杂忧愁,还要努力把自己准备好去跟孩子在一起。洪霞老师:在过节日的种种仪式中,提炼出人生的滋味,用蜜糖一样的声音献于我们智慧。金秀老师:在观察别人的当下,观察自己,学习别人的当下,给予大家自己的经验。向敏老师:在不知不觉中靠近自己的地方,靠近别人……我们航行跌宕,在起伏中发现,我们不知不觉在分享如何做妈妈,大家不知不觉成为在妈妈这个角色的各个生命阶段中所要面临的人生议题的前辈。有感恩,有看见,有支持,有启发,航行继续,故事继续……
在幸福弥漫的空间中,如何续写故事呢?所以作业如下:
1.在本次读书会你的启发是什么?这个启发让你有什么感受(尽量具体)?对你的生活是否会有影响?那会是什么?
每次的读书会我们开始从书本出发,最终都会回归生活,都会围绕家庭及个人问题而讨论开去。让我感觉到学习的起点与终点都是家庭,我们开始走上学习心理学之路时,可能有想改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人际关系或个人成长的,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想让自己的家庭更和睦更幸福。这也让我更多地关注我的家人,曾经我为了学习而疏于与家人沟通。学习叙事之前,我大多喜欢扮演拯救者角色,叙事哲学观让我开始更多地关注自身,让我更多也贴近生活。当我以陪伴者的身份与他人相处时,我收获到了他人对我的推动力。每一次给学生咨询后,我的咨询能力又提升了,每一次读书会让我对自己与他人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想起一句话:留心处处皆学问,事事洞明皆文章。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应用于生活,提高幸福指数。如果我自己都没有幸福感,却站在讲台上给别人讲学习能让人变得幸福,那不是自欺欺人吗?
2.本次我们谈到了,如何做妈妈,你是否有触动,你怎么看自己做妈妈的角色,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妈妈?
曾记得女儿在五年级时有天与我走在路上时问我:“妈妈,你和爸爸什么时候准备要我的?”当时我脱口而出:“我们刚一结婚你就到来了,我们都还没做好准备的。”女儿当时小嘴撅起来说:“我好失望!”当时我马上意识到自己失言了,马上说:“你是上天给爸爸妈妈的惊喜,是我们收到的最好的礼物!”女儿马上笑靥如花地跑到前面去了。
说实话,当知道那个小生命开始在我的肚子里孕育时,我是喜忧掺半的,有对新生命的期盼,也有对自己新身份的担忧,也担忧万一孩子有生理缺陷怎么办。当女儿在产房里被医生倒立着拍哭,那一声啼哭让我心中一直悬着的石头落地了。写到这里,我是非常佩服如彩玉老师一样的那些伟大的妈妈们的,她说儿子的与众不同让她变得更柔软,让他们全家人更和睦,尤其是她的女儿对哥哥的无条件的接纳让我很动容。彩玉老师用她的言行给予一对儿女一生受用的生命礼物——无条件的爱亲人。
每个人面临的生命周期是不同的,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人生主题。每个家庭的环境也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家长,要真正做到无条件的接纳孩子很难,因为我们无法做到对孩子没有任何期待,而一旦孩子不能朝着我们期待的轨迹发展的话,难免会有失落感。
正因为我们没有经过培训就做了父母,所以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庆幸的是我们今天有网络学习这种方式,有很多渠道可以获得关于家庭教育的知识。做智慧型父母很难,需要我们真正做到“眼中有人,口中有德,心中有爱”,很多时候情绪激动也会口不择言,说出伤害孩子的话语来。记得看过电视剧《少年派》的评论里有人说,孩子最渴望的礼物是情绪稳定的父母。说来汗颜,我也经常做不到我所说的那些亲子教育理论的境界。
3.谈谈我们经历了13次读书会,你们的叙事航行都走到哪里了,从最初到现在?
走进叙事,就如同划着一叶小舟往原始森林的深处探险,又仿佛在回溯自己的生命线。一路上有孤独,也有惊喜,还有惊吓,但自己时而以第一人称内观,时而以第三人称陪伴与鼓励。有时还会听到不远处有说话声,偶尔打声招呼,有欣喜也有感动。穿过了这片原始森林,前方一定有一条河流带我回归来时的世界,但生活已不是简单重复。
4.一如既然的谈,如果本周你是分享者(包括观察团)你觉得当你听到伙伴的反馈你的感受如何?重新看自己的分享,你看到了什么?如果你是倾听者,你觉得哪些内容是你觉得可以运用到生活和你的当下?为什么?
每次倾听都让我深有感触,每个人都在努力追求最美好的状态,哪怕生活给我们设置了很多障碍,但每个人都不轻言放弃。生活原本不易,因为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愿意一彼此倾诉与倾听,让我们负重前行时不再孤单与无助。
重看自己每次的分享,有我对他人的共情,有我对生活的思考,我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的人,我接纳了生活,生活也造就了我。我感谢自己一路走来的坚持,更感谢一路上的坎坷与艰辛,也让我收获很多。
彩玉老师分享时儿子出现在镜头前的场景,以及她说女儿在街上拉着哥哥的手坦然走路的情景,仿佛教堂里的壁画一样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丽华老师面对儿子玩手机的问题无助与焦虑,将我带回到一年前女儿初二的那段时光,所以我能感同身受她的体会。向敏老师虽然是侄女的代理妈妈,但她用情之深从她的叙述中一览无余。洪霞老师是生活的高手,总是能将书本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而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花儿老师的提问总是那么温暖又能让人不断发现自身的宝藏,让我总感叹叙事哲学观的神奇。
5.细谈本章内容<仪式与庆祝》
自小我生活的家庭比较民主,没有那么多的仪式与规矩,但逢年过节的祭祖仪式父母是从不含糊的。虽然没有如旧社会那样在神龛上供奉祖宗牌位,但小时候父亲经常会教我们念神龛上写的“天地君亲师之位”几个大字。小时候不解其义,后来才明白来由。在我当了老师之后,父亲每次提起我的职业都是很自豪的,在知识匮乏的时代老师在农民的眼中是神圣的,是被与祖先同时供奉的。然后随着教书年头的增多,我产生过职业倦怠,上课经常不喊起立,下课铃响拿书就走人。我越来越不重视上下课礼仪,其实是越来越不重视自己的身份。当我看到书中所写的仪式与庆祝活动时,当我听到洪霞老师分享她对传统文化礼仪的理解时,我明白了为什么我曾经对自己的婚姻那么失望过,我一直遗憾没有举办过婚礼,也没拍过婚纱照。年轻时以为只要办了结婚证就可以过日子了,那些仪式都是虚的。现在觉得人生中的重大事件还是需要仪式感的,需要亲友的见证与祝福的,哪怕是葬礼也不能太随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