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日記,十】
傳統的通過巨量技能訓練達到高技能水平進而融匯貫通的認知路徑雖然對教師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但是對於學生應用的適應性不強。尤其對於已習慣碎片化信息獲取模式,無法專注傳統閱讀的學生而言,這樣的強度和方式是無法得到認同的,沒有了動機,不會有教學效果出現。但是,傳統訓練與碎片化學習的一大顯著共性(以英語翻譯為例)是:信息材料來自生活的方方面面,方式多樣,量大興趣點豐富,以此為切入點,借助興趣指引,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話題,推進學生查詢數量更多覆蓋面更廣闊的資料,間歇輔以一定強度的輸出性練習,逐漸在學生腦中建立碎片訊息間的圖示與關聯,如此可以跨越過繁複的基於書寫媒介的技能訓練,激活借助圖示及話語的交流迴路,最終達到融匯貫通的目的。雖然不通過個體反复書寫建立語料庫這一弊病確有投機取巧之嫌,但對於不適應傳統教育模式的大批期待有所建樹的學生而言,這條路徑亦是他們所剩不多的選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