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大多数人,尤其是官员和知识分子,既有名,又有字,还有些人有号,在死后,还有谥号。可是在今天,这种文化逐渐的在我们身边消失。虽说研习中国古代文化,继承和发展老祖宗的东西,确实属于复古行为,但是古代留下好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去学呢?在《道德经》中,早就提出“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已知古史,是谓道纪”。而李白的《把酒问月》也说到“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古代人的思想影响着现代的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许多人早就提出要想让世界继承发展下去,要回到两千多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生存智慧,可是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对此又知多少??我们虽不能高谈阔论,谈古论今,虽然我们不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但是我们能用我们的微薄之力,从自身做起,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并用行动去感染身边的人。
在古代,起名非常讲究,多数是一个字的“名”,两个字的“字”,而“名”与“字”在意义上也是有很大的联系,并且是有一定规律的。最常见的是安兄弟长幼排行次序——伯(或孟)仲叔季——取字,这样取是因为兄弟比较多,如孔子,名丘,因在家排行老二,因此字仲尼,而他的哥哥则字孟跛。对于三国中东吴孙氏家族,这个更为典型,孙策为长子,字伯符,孙权次子,字仲谋,孙翊排行老三,字叔弼,孙匡最小,字季佐。另外一个比较常见的是用“子”取字,“子”是古时候对男子的美称或尊称,比如孔子,老子为尊称,而杜甫,字子美,司马迁,字子长,苏轼,字子瞻。以上两种方法是比较常见的,但是与本名联系不大,实际上,“伯仲叔季”并非真正表字,他们后面的“策权翊匡”才是表字的主要成分。
一是名与字意义相同,既表字与名的意义相同,相同,并列。
屈原,字平原,广平为原。 颜回,字子渊,渊,回水也。
孟轲,字子舆,舆和轲都是车。
二是名与字意义相近,既表字与名的意义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为辅佐。
陈琳,字孔璋,孔与璋都是玉石制品。 郑樵,字渔仲,樵为打柴,渔为钓鱼,二者常为伴侣。
三是名与字意义相反,既表字与名的意义正相反,互为矛盾。
朱熹,字元晦,熹,为天亮了,晦,为黑夜。 刘过,字改之,过而改之,善莫大焉。
四是名与字意义相顺,既名与字是出自某部经典,字为名补充解释和修饰。
曹操,字孟德,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谓之德操。
赵云,字子龙,云从龙,凤从虎。
于谦,字延益,满招损谦受益。
五是名与字意义相延,既字为名的延伸。
李白,字太白,太白指的是太白金星。
杜牧,字牧之,牧之既是放牧。
以上这些都是比较常规的取法,当然也有非常规的取法,有些人完全是出于对某个字的喜欢而取字,这个完全不受约束的取法确实也是值得提倡的。当然听着顺耳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名与字一样,他可以代表一个人,比如我们可以称曹操也可以叫曹孟德,因此去字也需将他们与自己的姓联系到一起,而组成一个名字。
古代的名与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现如今除了那些国学大师以及所谓的大家有自己的字外,很多人早已经将字这个概念丢失,因此,希望大家能够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留下来的精华,讲“字“这门学问继续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