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话——如何找到自己的优势
ZQ:找不到自己擅长的东西怎么办,感觉自己好普通。
青云:有同样的感觉。
我:心里默默的回答:我也是。
兔子:追问自己。
青云:静下来问问自己,
你的特长是什么?
你在哪方面了解的比别人深刻?
你喜欢什么?
你愿意做什么?
多问自己这几个问题,你所寻找的就会慢慢清晰。一个非常了解自己,善于利用自己优势的人,他的起点就已经比大部分人高了。也就是说,现在大部分跟我说要创业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多问问自己,去了解自己。
ZQ:其实这类课程也听很多了,就是找不出来,太普通了。
青云:我们大多数人总是习惯性盯着自己的不足,忘了自己的优点长处,因为在回答这些问题,开始会比较痛苦。
愫禾老师:青云提出了很棒的问题,是的,一定要多问问自己,总有你会而别人不擅长的,也可以问问朋友,总有自己忽略的地方。
青云:可以恳请朋友,帮忙我们揭示自身的“盲点”。
我一直不愿意思考这些问题,我发现我内心就不愿意面对,但是其实我也想要知道这些,人就是这样的,得不到葡萄偏说葡萄是酸的。
二、恳求反馈——深入了解自己的特点
这几天一直在读《终身成长》,每次阅读对于成长型思维的意义又有不同的感悟,这几天都是从教育、人际关系、自我性格分析上来解剖,这些都是思想层面的成长,不过我在想我对自己的解读是否正确呢,我昨天下午做了一个大胆的举动,把《人际关系——关于相处的思维模式》这篇文章分别发给亲人、朋友、闺蜜,恳请他们结合对我的了解进行一个反馈。
有人说我拍的照片很好看,视频做得好;有人说很喜欢我的朋友圈,看出来我是个会生活的人;有人很喜欢我目前生活状态:读书、健康养生、种花花草草;有人说喜欢我乐观、直率积极的性格;有人说我是个用心的人,对孩子有爱、有耐心;有人说我是个有责任心的人。
别人眼中的我是很棒的,可是我却觉得自己就是一无所长,貌似这些都算不上特长。因为我的内心觉得比我厉害的人多了去,瞧,瞧,瞧,这就是典型的固定性思维。
1、 自我反馈
我的特长是什么?我的特长是什么?我的特长是什么?
读书?运动?养生?拍照?种花?教育?感知幸福力?
我在健康、教育、成长的理念上比较深刻。
教书,我也是开心的,看着孩子的单纯、可爱,跟他们讲讲健康、学习,分享有趣好玩的事,让更多的孩子因为我的存在,带来更健康、快乐、有意义的成长。
健康,我也是喜欢的,尤其是学习健康,影响身边的人健康,并把健康的观念推广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因为我变得更健康,这很有意义。
分享,我也是喜欢的,把好的教育理念,方法分享给家长,希望每个人都学会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对待孩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践行教育理念,让他们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写到这里,我发现我喜欢做有影响力的事情,可能我喜欢演讲,分享,与人互动,喜欢给他人带来价值的事,从而得到大家的肯定,找到自身的价值感。不管是教育还是健康,其实我现在已经在这方向上学习了,而在这两方面我投入的时间也是最多,哈哈,没错,这就是我喜欢的事。
2、好友反馈
微:发现你这几年在一天天的思考中成长,逐渐走向成熟,走向平和。
英:娇与当初的我一样,内心害怕、迷茫,害怕亲密关系,不愿意跟他人深入接触,希望再主动积极一点,有些机会还是要自己去抓住或者他人的助推。
朱:直爽、直接、礼貌是你的优点,最大的感触就是可能有些焦虑了,对有些事情太着急了,应该学会轻松向前走。
张:
1、他人的拒绝——老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缺点上,多发现和关注自己的优点,注意力就是现实。
2、恋爱的关系——先给自己设定了框架,就是固定型思维了,当你变得更有能量,相信自己可以转化关系的,不给自己机会,多次的相亲经历,让自己对恋爱失去信心,不相信自己能遇到心仪的ta。
3、家长的对话——悲观主义,不相信父母会慢慢变好,通过你的影响而变得越来越好,他们变好也是有办法的,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永远不要说“不可能”,“没办法”这六个字。
4、性格的特点——固执、倔强、善良、有亲和力。
三、找回自信,坦然面对——踏上成长之路
以前的焦虑,是因为害怕面对未知的不确定性,后来听到陈春花教授讲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不确定性和变化。樊登老师讲要学会拥抱不确定性,人生正是因为不确定性才变得有意义。是的,未来很长,不确定性很多,不要给自己设限,而是给自己建立更多的希望。以前自己注意力总是关注在缺点上,从而放大缺点,变得偏执、悲观。以前的自己在父母的溺爱、保护下,经历一帆风顺,可是出社会发现自己不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处事缺乏勇气,不会思考问题,总想获得你们的帮助。慢慢地,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的自己越来越焦虑,痛苦,越发觉得无知。后来,遇见了樊登读书,把读书、思考、践行,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这句话当作人生信条。让自己变得更好,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拿起了书,从书里寻找答案,与自己对话,更好的了解自己。
工作告诉我需要去学习,因为你作为老师首先自己有源源不断的水,才能解答孩子的疑惑。
孩子告诉我简单即幸福,同时践行非暴力沟通:先观察孩子的举动,再感受孩子、理解孩子,从而找到孩子这么做的理由,最后向孩子提出合理的请求。
朋友告诉我先学会爱自己、肯定自己,只有自己变好了,才会更好的爱他人。
樊登老师在《终身成长》里告诉我们:如何放下自我,接纳(出现固定型思维,不要着急批判自己)——觉醒(觉察力,感受思维模式)——行为(做出行动,寻找亮点是改变自己最有效的方法)。
读出生产力特训营告诉我输出的重要性,真的很重要、很重要。要想成长:读书、写作、复盘、讲书、分享必不可少,增加这几件事重复的次数,重复、重复,那么这件事就变成你的特长,持续下去就变成专业领域。
渐渐的,我好像也没那么焦虑了,因为好像找到方法,好像得到答案了,感受所有发生的一切都是给我意外的惊喜,让我不再迷茫了。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再觉察到自己的思维模式,最后做出更好的行动去改变,从而踏上成长之路,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