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辉
4月12日,我们江苏跟岗团队一行追随导师宋运来先生,来到了美丽的江西婺源,参加在这里举行的“教育新视野第九届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导师宋运来先生是这次活动特邀名师专家之一。
第一天的活动就非常精彩,会场坐得满满当当,来听课的老师们翘首期待着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宋运来,还有知名青年教师蒋军晶,董尚元,期待他们即将呈上的精彩的课例和讲座。一天下来,四位小学界的名师、专家的课例和讲座带给我许多思想的启迪,很强烈地感受到他们教学理念和教育行为的出发点是理解儿童、尊重儿童、帮助儿童,是站在“儿童立场”去思考他们的教学和教育的。
何谓“儿童立场”?著名教育专家成尚荣认为:“儿童立场”即是指教育人所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应基于儿童,从儿童出发。基于此,他还提出一个很重要的命题,“教师的第一专业是儿童研究”,他用12个字来表达这项研究的主题:认识儿童、发现儿童、引领儿童。成先生提了四点“回到”:一是回到儿童原来的意义上去,二是回到儿童最伟大之处去,三是回到儿童完整的生活中去,四是回到儿童的生活方式和游戏方式上去。用这样“儿童立场”去审视今天名家课例和讲座,他们无不是努力做到“陪孩子们一起站在课堂中央”。
窦桂梅老师的课例是《来喝水吧》。“整合学生校内外的阅读,用阅读垫高孩子的人生”、“让孩子站在课堂正中央”、“转变学习模式,用工具撬动课堂”,是窦老师这节课的追求。猜一猜、排一排、合作完成“汇报单”,课堂上窦老师全情投入,关注儿童、相信儿童,调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利用课前精心准备的资源,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学生动口说、动手写、小组合作、班级展示,阅读课成了学生们的发现之旅。
“要培养学生带得走的能力”,导师宋运来先生一直这样教诲我们。今天宋老师的课例《滴水穿石的启示》上,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宋老师关注文体特点,用教材教语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理文,宋老师围绕“信”,抓住作者是怎样让读者相信他的观点的这一牛鼻子,让学生感悟说理文运用典型事例、正反事例说明观点的表达方法。更精彩的是,当学生对文中观点深信不疑时,宋老师却匠心独运,抛出相反的观点“我不信!”引入了两则课外短文,进行深度地思维训练,在学生意犹未尽时,课堂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尽信书不如无书,宋老师带给学生的是一种思辨的能力,这会让学生一生受益不尽。
蒋军晶和董尚元俩位年青才俊的课,目标聚焦、环节简化,体现了一种简约的课堂美感。他们都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相信学生的创造能力,引领学生的发展。俩位老师还介绍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为儿童写书,他们这种教育的情怀和为了儿童的精神弥为珍贵。
今天,是收获满满的一天。从教育名家身上,我强烈地感受到了他们对儿童的爱。从他们的课例和讲座中,我深刻地领悟到“儿童立场”是教育的基本立场,眼里有儿童,心里有关爱,立足于儿童的教育,才是真教育、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