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技术上的优势已经不再是优势了,更多的是需要思考处理问题的方式以及对未知的洞见能力。
技术变革的速度如此之快,UI设计的领域也从单一的界面转向其他。
为语音互动设计
更多公司将创建与语音兼容的用户界面。语音用户界面(VUI/Voice User Interface,语音交互/语音用户界面)是允许设备和人员之间语音交互的主要或辅助听觉、触觉或视觉界面。这些界面使用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用户的语音设备中,并最终传输到命令中。用户与语音界面的交互方式与他们与图形用户界面的交互方式大不相同。我们需要考虑怎样的对话互动使得用户更舒适。
这些VUI的主要优势允许与设备进行非常流畅、栩栩如生的互动,这打开了许多可能性。此外,它授予用户更大的环境控制权,而无需与设备进行物理交互。
语音唤醒能力主要依赖于语音唤醒模型(下称“唤醒模型”),是整个语音唤醒核心。
唤醒模型主要负责在听到唤醒词后马上切换为工作状态,所以必须要 实时监测,才能做到听到后及时反馈。由于需要实时响应,以及唤醒模型对算力要求不高等方面原因,一般唤醒模型是做在本地的(区别于云端的ASR识别)。
空气手势控制
Air手势是一种技术,允许您使用手势控制电子设备,无需操作触摸屏或其他输入设备。新冠疫情爆发后,人们一直非常关注需要最少接触的界面。
空气手势控制的好处包括即时交互和控制,以及增加物理和数字可访问性。空气手势控制的例子包括魔术桌、kai游戏控制器。
增强现实AR or 虚拟现实VR,不,混合现实MR才是未来
疫情还加速了VR和AR接口的发展;该技术价格的下跌也促进了该行业的发展。结合元宇宙(一个用户可以与计算机生成的环境和其他用户交互的虚拟现实空间)的开发,我们将看到交互设计在全新的水平上的要求。
• V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看到的场景和人物全是假的,是把你的意识带入一个虚拟的世界。
「 是 利用VR设备 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的虚拟空间,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 如同身历其境一般。简而言之,就是“无中生有”。在VR中,用户只能体验到虚拟世界,无法看到真实环境。」
• A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看到的场景和人物一部分是真一部分是假,是把虚拟的信息带入到现实世界中。
「是 VR技术的延伸,能够把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信息(物体、图片、视频、声音、系统提示信息等)叠加到真实场景中并与人实现互动。简而言之,就是“锦上添花”。在AR中,用户既能看到真实世界,又能看到虚拟事物。」
• MR: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是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之间的无缝交汇处,融合了两个虚拟世界的精华。
「是 AR技术的升级,将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合成一个无缝衔接的虚实融合世界,其中的物理实体和数字对象满足真实的三维投影关系。简而言之,就是“实幻交织”。在MR中,用户难以分辨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边界。」
▶ LBS+AR
LBS(基于位置的服务)+AR,适用于纯在线体验。
活动——AR实景 面向用户体验的差异化定位.,其构建了完整位置服务,让用户可以在真实的世界根据自己的地理位置体验到虚拟的互动以及服务。
旅游业与LBS+AR的结合 打造智慧型旅游景点,是各个城市正在努力的方向。试想一下,当你走到一个博物馆,无需导游,只要打开APP,根据LBS导航,走到每个展览品前,点击当前位置,手机上以AR互动的形式呈现出关于该展览品的讲解,提升游客游览体验。不用一大群人跟着一个导游,什么都听不到,也不用站在展览品前看着介绍寡然无味。利用AR的线上线下社交属性,游客还可以在当前位置留言进行互动,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游览体验。
导航服务LBS+AR的结合 让你在旅游时不再需要纸质地图,仅仅一部手机,带你领略所有的景点,甚至一些一般地图应用无法是别的地点,也可以通过LBS+AR准确定位。
▶ VR
在VR视频中要做到完全沉浸感需要显示四面八方的内容,视频的像素点就会按照一个球形排布,这样人就能看到全景的视频,或者叫做360度视频。
▶ MR
混合现实涵盖计算机增强现实技术(AR)的范围,与人工智能(AI)和量子计算(QC)被认为三大未来将显著提高生产率和体验的科技。随着人类科技的迭代发展,尤其是5G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将大规模应用MR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曾被认为是下一代通用技术平台和下一代互联网的入口,是引领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目前已经在工业、军事、医疗、航天、教育、娱乐等领域形成较为成熟的应用。据工信部消息,2021年我国虚拟现实市场规模预计将达544.5亿元。国内通称的虚拟现实产业包括了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等技术及其产业应用,
人工智能
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投入到我们的日常互动中。用户体验和用户界面设计师面临的挑战是以对用户有意义的方式解释信息。
▶ 应用场景
语音处理
• 语音处理主要是自动且准确的转录人类的语音。一个完整的语音处理系统,包括前端的信号处理、中间的语音语义识别和对话管理以及后期的语音合成。
– 前端处理:说话人声检测,回声消除,唤醒词识别,麦克风阵列处理,语音增强等。
– 语音识别:特征提取,模型自适应,声学模型,语言模型,动态解码等。
– 语义识别和对话管理:更多属于自然语言处理的范畴。
– 语音合成:文本分析、语言学分析、音长估算、发音参数估计等。
计算机视觉
• 计算机视觉指计算机从图像中识别出物体、场景和活动的能力,包含图像处理、识别检测、分析理解等技术。
– 图像处理:去噪声、去模糊、超分辨率处理、滤镜处理等。
– 图像识别:过程包括图像预处理、图像分割、特征提取、判断匹配,可以用来处理分类、定位、检测、分割问题等。
– 图像理解:本质是图像与文本间的交互,可用来执行基于文本的图像搜索、图像描述生成、图像问答等
自然语言处理
• 自然语言处理的几个核心环节:知识的获取与表达、自然语言理解、自然语言生成等,也相应出现了知识图谱、对话管理、机器翻译等研究方向。
– 知识图谱:基于语义层面对知识进行组织后得到的结构化结果。
– 对话管理:包含闲聊、问答、任务驱动型对话。
– 机器翻译:由传统的PBMT方法到Google的GNMT,流畅度与正确率大幅提升。
AI有能力自主思考、学习和执行任务——它从周围环境中的人类行为中学习。(AI=数据+算法+算力+场景)
可访问成为常态
可访问性的概念是指每个人是否可以使用产品或服务,使其“可感知、可操作、可理解和强大”来使其更易于访问。
最后
作为用户界面设计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是一个迷人的时代。我们的角色似乎更多地转向界面设计师和信息架构师。随着设备及其界面的发展,网站及其功能将发生变化。
「信息架构师游走于图像设计师、网页设计师、用户体验设计师、前端开发和可用性专家之间。事实上,这些专业拥有相同的话题: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未来会怎样?我们的新角色是什么?我们将采用哪些新技术?虽然有很多深思熟虑,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我们必须适应并接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