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与选择:从《人生》看高加林的悲剧与现代人的启示
之前由演员陈晓和李沁出演的电视剧《人生之路》在社交媒体上宣传比较火,想起来我读完路遥的《人生》已经有两年了,里面的具体内容已经模糊得差不多了,但还是对故事中的主角高加林印象深刻。故事的背景大概讲述了一个农村出身的知识青年高加林,被命运几经捉弄,最后又在自己错误的选择中丢失了爱情,自毁了前程的故事。
在我的理解中,导致高加林悲剧式结局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命运捉弄
故事的背景是中国的20世纪80年代,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农村向城市转型的时期,像主人公高加林这种农村知识分子非常稀缺,几乎像古代乡村的“举人”。然而,本来可以当上民办乡村教师的他,却被村支部书记的儿子高双星顶替,这确实是命运的不公。但之后的遭遇,像被张克南母亲刁局长匿名举报,这些也可以视作命运的捉弄。
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源自他错误的选择,但从我的视角来看,命运的影响很大。而高加林本身的才能应该是可以胜任报社记者这份工作的,只是在困境中,很多选择被外界因素扭曲了。
第二,个人性格原因
许多人误将高加林在爱情中的选择视为人生的错误选择,认为他不应该辜负对他一片痴情的刘巧珍,而应选择能够帮助他事业的黄亚萍。然而,高加林的悲剧并不单单是爱情的选择问题,而在于他对自己内心的迷失。其实,真正的根源在于他极度自负,他无法清楚地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欲望。这种自负让他无法做出理智的选择,从而一步步陷入困境。
对我们的启示
如今,大多数的“我们”也在苦苦挣扎,我们生活在比20世纪80年代的高加林更物欲横流的欲望都市中。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借鉴意义在于:
有时候,面对命运的捉弄,我们只能学会“随遇而安”,用“既来之,则安之”的智慧面对生活。
在这座由互联网驱动、物欲横流的欲望都市中,我们要清楚认识到,很多事情我们无法改变,尤其是命运。尽管让年轻人相信命运可能有些牵强,但事实往往如此。
此外,我们要认清自己。这个认清自己并非是“妄自菲薄”,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出身不行,学历不高,智商不够。相反,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即使是微小的力量,也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当然,这并不是盲目自负,认为自己是高材生,什么都看不上,什么都做不了(这在书中高加林卖馍一段的描写尤为深刻)。有时候,我们需要从第三人称视角来看清自己当前的处境,明白自己想走的道路通向何方,万不可被欲望牵着鼻子走。
最后借用书中的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却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我们需要在年轻的时候认清自己的大的定位,(也就是出生的国籍,所处文化背景,家庭经济状况)还要了解自身的优劣势以及自身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再做实际的修正。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