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承认我懒癌又犯了。8月初开通了简书,写了一篇就停滞了,几次打开,想写又都放弃了。最近生活中发生了许多事,让我又重新燃起了写东西的冲动。
最近最大的事大概就是我家买房了吧。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房子是一个家的象征,但面对现在如此高昂的房价,有些人叫嚣着难道租房就不是家了吗?确实不是。原谅我用了“叫嚣”二字,那些喊着不买房的人不过是为了自己生活找了一个逃避的借口,或者本身就是有房一族。如果你真的从出生起就没住过属于自己的家的房子,你就不会说出这种话了。
我的父母是典型的70年代生人,读书的时候正值社会动荡,上班后又遇上了下岗潮,曾经认为可以抓一辈子的饭碗就这么砸了。和现在的我们不一样,我父母辈都是生于一个大家庭,有众多的兄弟姐妹,他们两有都是处于中间的位置,没有像老大一样背负着家族的传承,更不像老幺一样备受宠爱。当他们结婚时,能够得到家里的帮助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条件下,我的爸妈就在单位的宿舍结婚了,他们以为那间宿舍能够承载他们今后的家。很快,我也在那间宿舍出生了,但是生活并没有那么轻易地如他们所愿。单位破产了,老板跑路了,电视剧般的情结确确实实地发生在了我父母的身上,那间以为可以成为家的宿舍被收回了。
那段时光,对我来说是没有记忆的,毕竟当时的我不满2岁。只是在后来的年月里,偶尔听到过我母亲提起,那个有萤火虫、蝉鸣的宿舍。他们的宿舍被收回后,我父母就搬到了我奶奶家,但是奶奶家也不大,还住着大伯、小姑等人。我奶奶家是一个传统的大家庭,有着非常浓厚的家庭观念,所有在家的人即使晚上不住一起,白天也在一起吃饭。大圆桌是我童年、少年最美的回忆。今天我就不想多说这个,也许某天我能够和大家讲讲那个大圆桌的故事。
继续回到我父母身上吧。从搬回奶奶家的那天起,我爸妈带着我就开始了租房生活。就租住在奶奶家的隔壁,中途有搬过几次家,也都没出了那个大杂院,这一租就是20多年。中途不是没有想过买房,但由于种种缘由都没能成功买过。再然后面对的就是超高额的房价了,心有余而力不足。我父亲从下岗后就出门打工,20年间工资从800涨到4000+,但这20年房价又涨了多少呢?
最初我母亲是和我父亲一起外出打工的,我做了近10年的留守儿童吧。后来奶奶年岁大了,我也要念初中了,我母亲就放弃工作回家来照顾我们。也就是那些年,我们全家的生活开支以及我的学费都仅靠我父亲的那一份收入,买房对于我们家来说就是一个想做而又不敢做的梦。
对于我母亲来说,这更是一块难以移除的心病。大家庭住在一起难免会有摩擦,对于叔婶有房的来说,至少可以回家规避一下,但对于我母亲来说她避无可避。因此从我懂事起,我就常听见母亲和我说一句话:“等我们有了自己的家以后……”那个房子承载了这个女人对家的全部希望,但这个等待中的家却花了25年。
前两年我奶奶过世之后,买房更加成为我母亲的心头大患。毕竟所有的叔伯姑姐都已经买了自己的房子,只有我们家还没有着落,但是那时的我还在念大学,家里的开支很大,即使后来母亲也出去工作,依然还是杯水车薪。去年我从大学毕业,没有选择继续深造,直接出来工作了,现在工作不能算好,但也总算不用家里负担了。而且今年母亲正式退休了,于是她回去办退休手续的时候很果断的买下了房子。
这个房子位于我老家N线小县城的郊区,这已经是我家能够承担的极致了,向银行贷了款,还向亲戚借了钱,我母亲顶住了所有的压力买下了这个房子。有人劝我母亲:“何必这么着急呢?房价说不定会降的,你可以再等等。”我父亲也觉得这个房子的地点有些偏远,但我母亲还是买了。其实我很能理解我母亲的举动,等了这么多年,她最不想做的就是再等下去,有生之年能住进自己的房子是她半生来的追求。也有家人和我说,让我劝劝母亲,觉得她有点太冲动了。我拒绝了,只能回答:“算了,这件事随她吧,你们不懂。”
是啊,你们不懂,你们又怎么会知道这间房子对于我母亲真正的意义呢?你们又怎么会明白一个人20多年的心愿终于能够达成的那种感觉?连我这个一直陪在身边的女儿也很难说清母亲此刻内心的真实想法。我只知道前两天母亲付完首付之后打电话给我,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下好了,我们终于有属于自己的家了。”
即使这个房子很偏,即使还欠了债,即使现在还没有钱装修,即使暂时还不会居住,但是对于母亲来说这就够了,至少她老有所居了。以前我们总会文艺的说一句我心安处是吾家,但对以前的母亲来说常年“寄人篱下”,虽不至于看人眼色,但这心是无处安放的,哪里又有吾家呢?现在母亲的心终于有处安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