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人们很容易把问题归结在“原生家庭”上
认为都是父母的错,都是父母造成的。
但是,指责和抱怨,永远无法解决问题。
而如今也作为父母的你,
一定要记得:你现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
▼
我们人的一生中有两个家。
一个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
有爸爸妈妈,也许还有兄弟姐妹。
另一个是我们长大以后,
自己结婚成家的那个家,
我们把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
小时候,记得的事情和不记得的事情
哪个对你的影响更大?
那些我们不记得的事情对我们的影响更大。
人好比一台运行良好的电脑,
平时我们看到的是我们需要看到的界面,
但决定呈现这些的
是隐藏在电脑中编好的程序。
我们深受一些看不见的程序的驱使,
而表现出现在的行为。
在人际互动中,很多时候我们是在仿照
自己在原生家庭里不知不觉中学到的一些行为,
有时也会反其道而行之。
1、不同的家庭,不同的规则
有一次,一个闺蜜跟我吐槽,
她经常为了挤牙膏这样的小事跟老公吵架。
原来她坚持牙膏要从底部开始挤,
而老公却喜欢从中间挤,
闺蜜特别不理解老公挤牙膏的方式
老公很无语:我们本来就不一样。
2、不同的家庭,不同的习惯
小A生活在一个亲密度高的家庭,
逢年过节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总是热闹非凡。
有一回她去老公家过年,
吃完饭后发现大家都各忙各的并没有什么交流
小A心里不是滋味,为此还跟老公闹起了矛盾
其实,小A和丈夫很相爱,
只是家庭相处模式不同,
他们各自学到的也就不同。
所以,当你没有感受到爱的时候,
并不代表没有爱,只是在不同家庭长大的人,
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
夫妻关系,很像两个恋人要在一个完全漆黑、
伸手不见五指的房间里跳一支很难的探戈舞。
若想要共谱一支最美的人生之舞,
我们必须学习了解自己的和对方的原生家庭,
在漆黑的潜意识中为爱点燃一盏灯。
3、有一种命运,叫“强迫性重复”
生命中,我们常常不由自主地
与某些特定的人发生或爱或恨的关系,
潜意识中借着与他们的情绪互动过程,
重新去疗愈过去所受的心理创伤,
满足自己童年缺失过的心理需求。
比如有的人受不了母亲太黏,
什么事都要控制,长大后便娶了个很爱"管的"太太,
然后开始第二回合的心理战争,
要从她身上重新寻得自己追求了一辈子的尊重。
4、你脑海里的执念
你在哪一方面特别有情感过敏?
小时候你常常有过的负性情绪是什么?
你从小最需要却没得到满足的一些心理需求是什么?
你的“内在誓言”,或你的一个强烈的经验感受,
一个影响一生的决定是什么?
我有一个朋友,她的父亲很喜欢喝酒
年幼时父亲醉酒后全家人崩溃的画面
在她脑海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现在,她的老公只要一醉酒
她就狂躁不已,多次因为丈夫酗酒闹离婚
童年时的经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对老公的态度
原生家庭的影响是存在的,
但不要把原生家庭当作不肯成长、改变的借口。
因为你的幸福、快乐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请记得:你现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
你在重新创造一个文化,
过去不对的事情,不要持续下去;
过去好的经验,要把它传承下去。
5、什么样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最好?
一个爸爸对孩子最好的爱,
就是好好疼爱孩子的妈妈;
一个妈妈对孩子最好的爱,
就是欣赏并推崇孩子的爸爸。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研究,
当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也就是吃饱穿暖之后,
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爱与归属感,
它们像心灵的食物,若是得不到,
会令人感到空虚沮丧。
孩子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与爸妈连接的归属感,
那是超越了一切事物的渴望。
那么,孩子是透过什么方式与父母连接的呢?
就是做和父母相同的事。
只有透过做相同的事,
孩子可以感觉“我们是一起的”,
这就是他们内心深处对归属感的需求。
最令孩子难以忍受的是父母其中一方否定另一方
那就像自己内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一样,
结果必然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分裂。
例如,妈妈常说爸爸不好、不认同爸爸,
孩子为了能和爸爸连接,会采取强烈的方式,
也就是和爸爸做相同的事或发生相同的事,
哪怕这些信息是负面的。
有人说,我只放在心里没说出来呀?
不要自欺欺人了,孩子的感觉无比敏锐,
就算表面上没说,如果你心中有这些信息,
一定会在无意识里显露出来,
而你的孩子一定会感受到。
当你越不尊重对方,
孩子就会越像那个人。
我们应该提供更多正面的信息
来满足孩子连接父母的需求。
不只是称赞孩子,
重点是称赞孩子“像爸爸”“像妈妈”的地方,
透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朝好的信息方向与爸妈连接,
心中对归属感的渴望也会得到满足,
自然也会朝着好的方向健康成长。
愿所有的父母都能够拥有和谐健康的关系,
共同创造幸福美满的家庭环境,
培养出优秀、快乐的孩子!
END
【大家好!我是柏柏BJ,80后妈妈,亲子漫画家,自由漫画人,坐标帝都,多家报刊和杂志漫画专栏作者,多家母婴网站最具影响力作者,专注育儿漫画和教程,已出版作品集《小萌娃养成记》《妈妈是超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