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未选择的路》有感
高平三中 康玲艳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我们的选择塑造了我们的人生。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读完这首诗,一个疑惑不由得浮上心头:诗人已经做出了选择,但为什么令诗人念念不忘的却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难道当初的选择是错的吗?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人生就是在不断选择、不断取舍中度过。但好像往往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正如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所写: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难道是我们当初的选择错了吗?不,错的不是选择,而是我们选择之后的行为!当初我也曾有过选择之后的迷茫。
每一个高三学子的梦想就是能够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当年的我也不例外。为了能够实现这个梦想,白天全神贯注生怕漏了一丝细节的上课,深夜挑灯夜战查漏补缺的做题,起早贪黑是标配,反复刷题是常态。这样单调但充实的生活便是我记忆中的青春。早自习朗朗的读书声,那是梦想发出的声音;晚自习灯火通明的教学楼,那是梦想散发的光芒。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当知道高考成绩的那一刻,我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但此时却有一个难题摆在面前,那就是志愿的填报。经过几番思考挣扎,多方比较筛选,最终选择了山西师范大学,但内心总有一丝不安。
当进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这种不安的情绪愈演愈烈。当梦想的生活成为现实,那梦想中的美好便成了泡影。或许是新环境融入的不顺,或许是课业的变化巨大,亦或许是与高中好友的分别……总而言之,一切都不是想象中的模样,初入大学的我变得郁郁寡欢。我不禁怀疑我当初是否做错了选择,尤其是当高中好友分享她快乐的大学时光——那个我当初放弃的选择,更加剧了我的怀疑,但我已无力改变现状。
一个梦改变了我的现状!在梦里,我重新回到了高三,重新参加了高考,重新做出了选择,做出了和当初不一样的选择。我努力规避现实的一切,但梦中的我依旧陷入和现实一样的困境。
梦醒了,我的心也明了了。选择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选择之后当遇到困难和迷茫时,对未选择的道路的过于美好的幻想。不曾想到,即使当时做出了不同的选择,都会殊途同归陷入一样的困境。所以考试的选择题有正确与否,但人生的选择却没有正确答案,每一个选项都是正确答案亦或每一个选项都不是正确答案。选择很重要,但选择之后的努力更重要。我发现只要你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做,课业会搞懂,新朋友会拥有……真好,一切都变成了梦想中的模样。
不要后悔当初的选择,因为我们在每一个节点所做的选择,一定是当初最优的选择。我们要做的就是不仅做好人生的每一个选择,更重要的是选择之后我们依旧要奋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