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的时候我都是先思考清楚一个问题,然后才开始整理思绪,并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但是关于白日梦的这个议题这两天总是无法给出一个清晰的逻辑基础,好像想要表述清楚这件事情已然成为了我的白日梦。然而,我现在做的又是什么呢?问题出来了,这就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整理的逻辑关系。
首先不能否认,白日梦存在于每一个人的脑中,有人多有人少,时而多时而少,但总归是无法预期的到来。其内容往往是现阶段的一个场景的不现实延续,看似跳脱出现在的一个虚拟真实场景。外人对此状态的感官应该是一个发呆的人,而白日梦者本身已经处在另一个时空当中,而虽然是一个脑部凭空出来的虚拟事件,但是其中事件时间发生时长往往会超过真实时间的时长。说简单一些就是,你可能想到了十分钟内发生的事情,而现实中只过了十秒钟,这种时间上的差距是没有被发梦者所感官到的。所以,如果经常做白日梦,那么,细思极恐。
而这种跳脱时空的白日梦为何会出现呢?从简单的逻辑思维理解,这应该是发梦者对现实事件发展的不满或者是对事件未来发展的消极心态的预知。此时发梦者的大脑应该会条件反射般的映射出与现实中所预判出来的消极一面相反的征兆。换句话说,是一种看不到的作用力在主导着你的思维,并且其思维与事件产生了相互吸引之势,或多或少的引导着发梦者的行动方向,以至于事件按照了发梦者本身的潜思维而进行。这也许就是白日梦的理论存在意义,是为了引导让发梦者发现自己潜意识下的一种选择和行动,那是一种内心潜意识的感官,是最真的自我。这里我所说的是大部分正常的,不正常的超脱于正常生活的白日梦是属于没有实际意义的,现做现忘为妙。
换个角度来理解白日梦的存在基础。我认为这是人类进化史中最微妙的一个必要阶段。不知道都有没有看过一部电影——《白日梦想家》,开始镜头会时长的表现出男主夸张的白日梦场景,随后由于男主为了迎合一位心仪的女性,想要接近其心中完美的配偶标准,而进行着一些从前只是存在于白日梦当中的行为。电影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其中的转折点是当男主开始做出挑战自我的事情时,他之后就几乎没有白日梦这种虚拟场景了,眼前所做的一切,虽然不敢相信,但一切都是已经正在发生的了,男主也在慢慢意识到并且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后,似乎主动抛弃了白日梦,而主动的随心而行。从而我们看到了影片结尾美好的结尾。我想这也是白日梦存在与不存在的基础,没有付之行动就是白日梦,只要迈出真实的一步,你的人生就没有白日梦。
你愿意为你的白日梦迈出第一步吗?
写之前还是白日梦,现在,我就在这里。
我还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忽然发现这是一个值得回味的问题,它越来越像一个悖论。
谁能写完它。
发布于2014年12月4日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6d893c0102vak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