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清政府腐败无能,官吏贪腐,满清权贵贪图享乐,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义和团白莲教在各地作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神州大地一片萧条。
章安郡内有一户人家,父亲常年外出给地主家打工,家里只有本本分分的母亲和一个十几岁大的孩子坤生,坤生从小懂事,从来不给父母添麻烦,老实本分的父母有怎么一个懂事的孩子也感到欣慰。
这一年,章安郡大旱,田里的粮食颗粒无收,百姓饿殍遍野,官府对受灾一事充耳不闻,听之认之,坤生家的几亩薄田也是颗粒无收,而父亲远在余杭,从章安郡到余杭来回需要半月有余,家里只有柔弱的母亲和十几岁大的坤生,岂不说路途遥远,一路上强人盗匪无数,就是家中也早无口粮,更别提去余杭府的盘缠了。
母亲无计可施时跑去郡里大户去借米,大户姓李,人也和善,但就是有一个毛病就是惧内,李大户的夫人是郡里出了名泼妇,醋坛子,鸡肠子。
母亲一大早跑去李大户家去借米,李大户知道母亲来意后也同意借米,此时李大户的夫人进来道:坤子他娘,你也知道今年全郡都受灾拉,我们家也是没有多少口粮的,你要知道旱年的米是拿来救命的嘞,我们家怎么还有多余的粮食借给你们啊。
母亲道:夫人开开恩吧,家里已经好几天没吃的了,坤子饿的面黄肌瘦,我丈夫又远在余杭一时半会也赶不过来,我丈夫回来后我们家一定把粮食还回来。
李大户的夫人道:坤子他娘,借米也不是没有可能,这样吧,我今年借你们家五升米,明年你还我们家五斗米怎么样,你要知道旱年的米多金贵啊。
母亲:啊,李夫人,借你们家的米我们家怎么还的起啊,李夫人你行行好吧,我们明年也拿不出怎么多的米啊。
李夫人一脸轻蔑道:那我们家没办法咯,你去别人家看看吧。
李大户道:夫人是不是太多了。
李夫人怒道:你把米借给他们家我们就要少吃好几口,你给我闭嘴。李大户看夫人一脸怒气,就不敢言语的退到一旁。
母亲再三哀求,李夫人就是不借,母亲别无他法只能在借条上画押,借来了五升米。
回到家里,母亲就坐在家中的椅子上默默的流泪,坤生从屋里出来,看见母亲在家问道:母亲米借来了吗?
母亲看见坤生过来默默的抱着坤生,没有言语。
那知这场大旱持续了两年,坤生母亲在借米后的一个月内就被活活饿死,原来母亲把借来的米,熬成粥,母亲的粥里只有水没有米,母亲每天喝的粥里是加了点白墙灰的水,而坤生喝的粥里才有米,母亲把生的希望留给坤生,自己却在那场大旱里被活活的饿死。
母亲死后,李大户的夫人就带着借条霸占了坤生家的房子和那几亩薄田,可怜坤生小小年纪就露宿街头无人照料,李大户可怜坤生偷偷的给坤生带点吃的,也派人去打听坤生的父亲在余杭府的情况,但是去余杭府回来的人说坤生的父亲在地主家时生了重病不治身亡,李大户心疼这孩子小小年纪就父母双亡偷偷找了户人家去收养坤生。
没过几年,李大户的夫人喉咙处就长出个肉瘤,肉瘤越长越大,李大户请遍名医为夫人治病,但都无济于事,李大户的夫人食不下咽,夜不能寐,终日躺在病榻上,临死的前一个月都在喊着,五升米我不要了,你们家的房子和地我也不要了,求求你放过我吧。
就这样过了一个月后李大户的夫人在病痛中病逝了,李大户知道是他老婆作孽太深,咎由自取。李大户把坤生家的房子和田地还给坤生。
自李夫人病逝后,李大户散尽家财,救济穷人,每日吃斋念佛,最后也无疾而终。
而坤生被农户收养后,农户一家待他如亲子,关爱有加,坤生也非常孝顺养父养母。
辛亥革命爆发,坤生投身到孙中山先生麾下效力参加国民革命军,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晚年显赫一时。
真是应了那句话: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