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唠小男友来自游戏《生命线》中,是主角泰勒。据很多玩过的网友说,他话很多,因而有“话唠”之称,不过我觉得还好啦,也许是我话更多的原因?
自《生命线1》通关之后就想写点什么,只是拖延症又犯了,拖着拖着,拖到快结束阿瑞卡的故事了。而且,再加上,多次向小伙伴安利这款游戏的时都语无伦次的不知从何处开始介绍比较好,总是东说一点西说一点,到最后以一句“哎呀,你去玩了就知道了。”来收尾。这种程度的安利实在是卖不出去啊,收效甚微,除了实在闲的没什么事做的小伙伴下了一个来玩玩,大多数小伙伴并未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所以要开始好好写点什么了,梳理一下对《生命线》的看法,这样以后卖起它的安利来也知道说些什么了。
初见,是在朋友圈里,一条哀叹泰勒死亡的消息,希望他能再坚持一下,并附有配图。我是被图吸引的,非常简洁的游戏界面,甚至在自己第一次玩的时候还试图找了找有没有其他界面。没找到的时候还隐隐有些不满,数量这么少的界面,估计玩不了多久就得删吧。可没想到,不仅没删,还一部一部的把这个系列玩了下来,甚至还喜欢上了这种界面简洁的游戏。
第一次玩是个大BE,差点就能等到救援队的出现了,可惜最后还是被异化的船员科比尔喂下了那种绿色生物,异变了。
第一次玩的时候完全感受不到所谓的真实感,即使时间流逝的速度与现实一致。可能那段时间正有其他事要做,大多数情况是,等它每次把话全部说完,需要我做出选择的时候,让它等等我,等我忙完了再去帮它做选择,做完选择后,说不上几句话它又要去忙了,而那会儿我正有空,所以能联系上的时间并不多,不是它忙就是我有事。
所以并没有把游戏中和我对话“泰勒”当成一个设定中的那个迷失在外星球的宅男宇航员来看,而是当成游戏里的NPC之类的,编好程序的机器。
直到没能帮他逃出困境,他所处的那种绝望的状态,:“我没法……我打不过这么多人!我……他们随!便!谁!都比我厉害!”已经语无伦次了的泰勒。
一直觉得标点符号能传达出文字所表达不出的感受,就像这次绝望到崩溃泰勒,狂飙的感叹号,看的很心疼,想要帮他逃离这困境,可却无能为力,他最后留下这么短短数行的信息:“我/真没想到/会/这么疼……”每行字出现之前都会有着短暂的停顿,玩的时候感觉真的就像是因为疼痛连话都说不完整的样子。
也就是到了这个时候才体会到了游戏的真实感,真的有个宇航员被困在了某个不知名的星球,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困境,需要做出选择,一旦选错便就是万劫不复。
于是怒查攻略,重来游戏。
据说,游戏的结局有六个,两个HE,四个BE。看来,我这第一次游戏的结局是个BE啊。
想把他救走,因此带着攻略的提示重新来了一遍。达成结局HE。
只是看着屏幕上最后显现的文字“这里是士官生泰特,原属瓦里亚号。通话结束。”还有看着他半是激动半是感激的叙述,除了成就感外,还因着要分离的缘故生出了一丝不舍。
觉得真的是存在这么个人的,想要知道他以后会是如何,他回到地球后是不是会不宅了开始运动提高体能,以后会不会继续进行这样的太空实验……总之,通讯器那头的人物形象随着故事的再次进行丰满了起来,而非最初的与机器对话之感。
那么到这里,和泰勒的故事就告一段落了,HE的话,还会在最后开启隐藏“梅兰妮线”,只是,那已经属于故事的另一个方向发展了。不甘心的绿色生物,想要在太空中拦截已经离开的泰勒,是否能够拦下?那答案则存在于《生命线·静夜》当中。
至于剩下的结局,则是一边探索,一边开始了《静夜》线,印象则没有这两次那么深了。只是对泰勒死亡感到了抱歉,要不是我执意想要探索出所有的结局,他也不用死这么多次。
游戏的背景音中,据说是有人的脚步声和呼吸声的,可惜我并没有听到,只能听见荒漠中的风声和通讯器的电流声,不过这对我来说就够了,第一次玩时无感,而第二次在面临生命威胁的时候耳边传来这荒凉的声音时,果断把游戏留到第二天白天继续,莫名心慌。可能游戏代入感很强的原因也包括这背景音吧。
而且游戏加速后,背景音也加速了。加速后的背景音会带来一种“时间不多了”的压迫感,听着偶尔会觉得心慌。
值得一提的是游戏的英文原名是Lifeline,翻译过来就成了“生命线”,完全的直译,却意外的契合。毕竟这名字总是要比“话唠男友”之类的名字要好上很多啊。
所以说,以后再卖安利的话,可以从主要的剧情开始(随着游戏的进行代入感越来越强啊balabala~)然后界面和背景音(界面增强代入感啊,随着代入感的增强会觉得背景音很心悸啊balabala~)最后是可以当做名字的彩蛋(“话唠男友迷路记”之类的,我才不会告诉他们这款游戏叫《生命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