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1】。
知足者富。
强行【2】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3】寿。
【注释】
1.强:果决的意思。
2.强行:勤勉力行。此处解老专家多认为有误,认为“强”应作“勤”,且老子在第四十一章有“勤而行之”的句式,此说供参考。
3.死而不亡者:身没而道犹存。
今译:能够了解别人的人,是具有大智慧的人;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才是明道之人。
能战胜别人的人,是孔武有力的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知道满足就是富有。努力不懈就是有志。不离失根基的就能长久。身死而精神不灭的才是长寿。
《道德经》与生活智慧
老子在本章落实到人的层面,简明清晰的指出生而为人可以到达的境界。这些句子我们耳熟能详,细细咀嚼却觉得字字千均。
不少人将本章的几句话当作个性签名,它恰到好处的击中内心,让人怦然心动心向往之。大概真理就是如此简单质朴容易辨识,以至于我们经常忘记,真理就在我们手中。
用简单几句话,老子阐明了人在世间生当何为,死亦何求?犹如个人修行的心诀,也像是指引自我实现的地图。
知道做不到,不如不知道。老子最重实践,他也坚信他说的,一定可以做到(后文中老子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我们也看到,现实生活中,凡达到老子本文所说的境界者,皆是成就非凡者。关键在于,手握这个地图,我们如何到达?
需要弄清楚三个问题:我们现在在哪里?我们要去哪里?我们如何去那里?
我们现在在哪里?
不想发出“听过了那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之类的感叹,我们就需要对自己身处何地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不妨同我一道,剥掉自以为是的外衣,尝试条分缕析,静心自省一下,我们与老子的距离,究竟有多远?
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我:对人,常常以己度人,以偏概全,忘了换位思考,沟通难以走心。对己,读了那么多年《道德经》,做了那么多正念练习,学习了那么多心理学理论,除了偶尔会有一点清醒,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背后的动机,总体仍是混沌,常在无明状态下做些愚不可及的事情。
老子: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我:既无力量也无勇气想去战胜别人;自胜更是相去甚远,倒是经常被自己的坏习惯牵扯着远离目标,一遍遍自责却无法战胜陋习。
老子:知足者富。
我:常常忘记了已经拥有的东西,眼睛盯着自己的不足而深陷匮乏感中。
老子:强行者有志。
我:意志薄弱,行着行着就懈怠了,然后很“包容”地原谅了自己的懒惰。
老子:不失其所者久。
我:注意力常常跑偏,忘记初心,也因此难以精专,可谓一事无成。
老子:死而不亡者寿。
我:活着,但没有质量........
两相对照,震惊了,惊出一身冷汗!原来我就是那个无智、无明、无力、软弱、贫乏、怠惰、忘本,加上虚假活着的存在!买戛德,趁没人发现之前,让我偷偷到角落里去哭一会儿。
一直追求幸福和谐有价值的生活,走着走着才发现没有带上地图,迷失了方向。
阳明先生说: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心中贼偷走了我们的目标和方向,老子的智慧让心中贼无处藏身。只是我们得明白,自己现在在哪里?我们也需要搞清楚,我们想要去哪里?
我们要去哪里?
老子给出的实修地图,我们并没有好好研读,可能一知半解,所以总在徘徊。在决定是否跟随老子的指引之前,我们先弄明白,老子要带领我们抵达的,是不是我们想去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说,知人并自知,可以做到智慧和清明。
不知人,我们可能招人误解引来纷争;不自知,我们陷入无明的深渊不能自拔。
相比知人,自知,是更高的境界。自知者必知人。懂得了自己,你就能推己及人,更能理解他人,你会少些看抱怨,多些包容,你的人际账户上,也会积蓄丰富。
心理咨询师特别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咨询师,要求进行足够时长的自我体验。也就是咨询师自己作为来访者被分析。这个过程让咨询师能更好的了解自己,客观的看待自己,他们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在咨询中遵守设置,既不以无所不能的救世主自居,也可以避免因为自己的防御机制和惯性模式,对求助者造成二次伤害。越是人格成熟的咨询师,越可以更好地陪伴和疗愈来访者。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你若自胜,亦必胜人。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一个能战胜自己的人,甩一般人好几条街了,自然可以成就非凡,卓然于众人。
战胜自己很难,有人做到过吗?当然!
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建功立业之前也曾潦倒落魄。失意回到家中,苏秦相当滴不受待见,“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老婆不给他补衣服、嫂子不给他做饭、爹妈也不搭理他。悲催的境况下,苏秦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发愤读书。为了战胜自己的怠惰,在读书打瞌睡时,不惜将大股刺得血流如注。不懈努力下,苏秦悟出合纵连横之术,并成功说服六国联手结盟,同时他被委任为六国国相,佩戴六国相印,功成名就,万人景仰。
美国的本杰明·富兰克林,也是个神一样的存在。他被称为政治家、物理学家、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还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此君不但发明了避雷针、提出了电荷守恒原理,还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参与起草美国《独立宣言》和宪法。人生如此硕果累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的自律,20岁左右,他就给自己订立了13条修身原则,并每天遵照执行,从无间断。人性的弱点在富兰克林这里,无法立足。
“知足者富”
外面的世界很大,有很多精彩,我们眼花缭乱不胜向往。相比于外在世界的广阔,我们总觉得自己渺小,犹如宇宙中的尘埃,无足轻重。因此,人常常感觉到匮乏。
人作为一个微观世界,其实也是一应俱足自在圆满的。我们有灵活自如的身体、超越其它生物的智慧头脑、无限量敞开供应的空气、太阳的能量、大自然丰盛的产出、亲密的关系.......
富足是一种心态,它让我们淡定从容,不会患者患失。心中匮乏者,心急火燎想要尽快达成目的,往往吃相难看,惹人嫌恶。
心怀感恩,以富足之心依道而行,步履坚实,稳步向前。
“强行者有志”
强行者,意志坚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能驱策自己朝着目标迈进,他的每一步都有动力,也终将达成心愿。
印度电影《摔破吧,爸爸》的男主角阿米尔·汗,在电影拍摄阶段,为了演好老年发福的爸爸,先是增肥28公斤,到需要拍摄爸爸年轻时在摔跤比赛中的矫健身姿时,他已用5个月时间,成功减重,恢复健美身材。减过肥的都知道,想瘦一斤有多难,而阿米尔·汗减重了50斤!减重50斤!减重50斤!鬼知道他经历了什么!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在增肥之前将需要拍摄的场景提前拍摄了?阿米尔·汗回答:那样我就没有动力减肥了。我减重是因为我的角色需要,所以我会拼尽全力去塑造剧情需要的角色。
有志者事竟成。阿米尔·汗是个好演员,演好每一个角色就是他的目标和志向,为此他可以挑战极限,完成大多数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平凡如我辈,也需要确定清晰的目标,用心中的理想召唤努力,那一步步的前行,就不会觉得太辛苦。
“不失其所者久”
人都喜欢追求长久,长久,却不是追求得来。
守得住根基,耐得住寂寞,扎扎实实,才能迎来长久。
一棵树,牢牢扎根大地,源源不断汲取大地养分,可以千年不倒。
一个人,守得住自己的底线和价值观,脚踏实地耐心专注,当能有所建树,长久保全。
一个企业,想要基业长青,就要塑造企业文化。有人把企业比喻成一棵树,战略是干,战术是枝,品牌是叶,利润是果,文化是根。“一年企业靠运气,十年企业靠经营,百年企业靠文化”,企业文化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更不是形式主义,它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行为方式和价值观。企业文化根植于员工内心,就能带来活力和向心力,企业之树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死而不亡者寿”
从生到死,是一个人的必由之路。我们能留住什么?到生命的终点,我们什么也留不住。
如果留不住,我们可以留下些什么呢?
老子说,人是可以长寿的,这不是指躯体的长存于世,而是作为人,你为后世所创造的价值是否可以传承。对人类而言,躯体的死亡,并不是一个人在人世间的终结,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继续活着。
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一方功在千秋,斯人早已作古,而人们至今缅怀,他们因功业而永存。
老子自己,为后世留下旷世奇作《道德经》,将文化的基因一代代传承,2000多年过去,他的智慧依然不朽。
一个人的生命应该怎样度过?其实没有定论。有人及时行乐,有人立志为人类文明尽更大的努力,只要不伤及他人,这些选择没有谁对谁错,好不容易来世上走一遭,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活法。
老子的话,讲给愿意听的人听。
我们如何去那里?
如果你是老子智慧的追随者,就需要将这些智慧烙印在心中,让它内化成我们的一部分,成为行动纲领和处事指南。要到达老子指引的境界,我们也需要行动计划。
第一步,确定目标。想好我们要到达哪里?写下它,默念它,然后将它放在心中。
第二步,拆分目标。如果路途太远,我们很容易失去信心,将目标分解成一小段一小段,每走完一段,就是一个里程碑。
第三步,坚持前行。步子不需要迈太大,持之以恒才容易到达终点。将行动赋予意义,告诉自己,每走一小步,都是向理想靠近。以富足的心态,看淡挫折和失败,只要不停下脚步,未来就有希望。
第四步,调整优化。行进中,面对无法跨越的障碍,懂得调整迂回,只要方向正确,就不怕道路曲折;不断打磨自身能力,用苦难锻造意志,积极寻求协作,各自发挥所长,优化前行路径。
最后,你终将抵达目的地。
注:1、原文部分参考书目: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 2、文中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