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可以说是一个被误读了很多年的历史人物。在小说与影视作品中,他是一个技不如人却善妒的形象,锱铢必较,更像是一个在乱世中的跳梁小丑,最后落得个千夫所指的惨淡结局。但正所谓“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对周瑜的误读在于历史,而不在于人。正如苏词所说,他是真正的英雄风流人物,担得起一句“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的美名。
周瑜通音律,善弹琴。唐代诗人李端在其作品《听筝》中写道:“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据《三国志》记载,周瑜因通晓音律,即使在酒过三巡之后,如果音乐的演奏出了错,周瑜一定可以辨别得出来,正如坊间民谣所传“曲有误,周郎顾”。
而中国自古就流传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周瑜也于少年之际遇到了他一生的知己——孙策。他十六岁离开家乡求学,二十一岁随孙策奔赴沙场成就江东霸业,为江东崛起打下了坚实基础。孙策曾这样评价周瑜:“公瑾英隽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 可见,他们不仅是君臣,也亦是知己。
而在孙策死后,孙权继位。那年九月,曹操率数十万大军兵临荆州,孙权麾下一派人心惶惶之景。于此进退维谷之境,周瑜却力排众议,显现出一派雄才大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这般胆识,令孙权也不由叹道:“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台,此天以君授孤也。”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这阕宋词,应是能恰到好处地描绘周瑜的形象的。江东统一那年,孙策遭人暗杀,孙权继位。“(孙权)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周瑜在孙策死后,依然尽心尽力辅佐孙权,志虑忠纯,鞠躬尽瘁,如同孙策在世时一般。
我想,周瑜是配得上“江左风流”这个词的。虽说他直到溘然长逝之际也没能看到天下的统一。但他于战火纷飞中的运筹帷幄,于进退维谷时的果敢坚毅,于君臣知己中的鞠躬尽瘁,都让他的风流在历史的长河中独树一帜,留待后人敬仰。
是啊,柳城这三月的雪,又怎么能熄灭,那年赤壁的烽烟呢?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一身正气,执中正之道;肝脑涂地,赴江东使命。这,或许就是周公瑾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吧。
其实,这江左风流啊,不过是庐江白衣少年的雄心壮志,不过是君臣知己间的粲花之论,不过是兵临城下时也丝毫不乱的琴音。他于乱世中还保有一份赤忱之心,在魑魅魍魉当道的世界里将铁血丹心寄予江左山河。纵使鲜血浸满羽扇纶巾,纵使一日所对千夫指,他也依然能屹立在历史的杨柳岸,眉宇间带着指点江山的气势,以剑胆琴心,光耀山河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