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做研究——中小学教师“四步法”微研究模式建构与实践》
研修心得
许昌实验小学孙亚琦
主讲:常立钢,郑州经开区教文体局教研室
写在前面
教师需要研究吗?
什么是研究?
教师如何做研究?
目录
一、背景与问题
(一)背景
1.理念需要(政策、文件、杜威……)
2.现实需要
错别字“夜”的教学,同一个教学片段的4个版本(不辞辛苦、用心良苦、教学有法、授人以渔),让我们看到了面对同一教学问题,教师的处理方法不一样,效果也就不一样。
(二)问题
1. 研究无教学
2. 教学无研究
(1)教师缺乏反思意识,当面对“学生不会写作业”时,归因为“学生不认真听”“家长不配合”等,而不去反求诸己,反思自身课堂教学的问题。
(2)教师“拿来主义”现象普遍,照搬照抄教案,而不考虑学期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反思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反思深层问题,并解决问题。
实际情况是我们的教学是没有研究的。
(三)思考
研究无教学
教学无研究
如何做到教学和研究的结合?
如何探寻一条教学研究的路径或模式?
二、思考与建构
研究无教学——回到原点,化繁为简
教学无研究——整合要素,充实内涵
(一)回到原点,化繁为简
1.什么是研究 研究:应用科学的方法探求问题答案的一种过程。
教育科学研究
2.包括哪些过程
(美国当代教育家唐纳德·舍恩)
发现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总结经验
聚焦问题寻求策略付诸实践获得经验
3.如何理解“研究”
研究“四步”:聚焦问题 寻求策略 付诸实践 获得经验
(二)整合要素,充实内涵
1.细化研究过程
2.寻求研究方法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教育演技和培训中心徐如松老师(语文研究)
问题是什么?
方法一:变量归因法
方法二:案例切片法
切片:用特制的刀具将物体切成薄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极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
河南大学魏宏聚切片
刀具:笔、录音、录像
物体:课堂(反求诸己、教学行为)
薄片:课堂实录客观、真实、细节
显微镜:物镜(自身经验、同伴讨论、名师点拨/课标教参、知网文献、调查访谈)
问题确定:《寒号鸟》教学中“夜”字自主识记方法研究
三、案例与实践
聚焦问题
(一)现象描述
1. 现象选择:小、难、需
2. 现象整理:广列——分类——解读——归纳
(二)原因分析
1. 回归课堂,文字实录薄片
2. 原因确定
(三)问题确定
寻求策略
1.文献学习
2.拟定策略
付诸实践
1.重新实践
获得经验
(一)方法总结
一线教师要做实践研究、行动研究,为教育教学所用
(二)研究体会
1. 真正认识到“学为中心”
2. 微课题助我成长
体会:
教师的教育教学中需要研究,基于实际需求的教育研究能够帮助教师迅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升学生素养。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做一个善于反思的人。
第一,通过工具或文字记录课堂实录,进行切片分析。
第二,坚持阅读教学研究相关论文,用专业分析的角度面对教育问题,思考,寻找解决办法。
第三,依托微课题研究,提升自己研究能力,反思能力,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成果。
许昌市“六个一百”培育工程“最具成长力青年教师”(第三阶段)集中研修培训
2022年7月27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