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1
仅仅修行我们自己
——小城散漫表达系列之“修行自己”
火山
很早我就意识到生活仅仅修行自己,所以我对很多事情不太关注,对于自己的成长倒是关注。开始只是好奇,接着就是专注,跟着就是耐性;这种耐性和适度有关。
以往的天真修炼、学习修行、工作修行、生活修行,都是一种铺垫,并不是一种目标和目的。早期意识到平台的作用,同时也兼顾生活的必然需要。当初对一些院士的建议支持,同时也是看到一些发达国家公布生活幸福指数群体分析的资料。于是,综合选择的结果就是读师范,同时兼顾自己对自然的好奇和向往,由此生物专业已经成为一个定调的方向。
上了这个舞台,才发现它的神奇和无限魅力。文字的记录或者已经不能完全表达我的欣喜和感受,只是这么大的领域竟然就是这么平常和接近。这种接近是可以连结平常的生活与信仰,乃至科技和中医、西医理解之类。人可以活得封闭式的简单,但是也可以活得如流水般的灵活与清澈。
当然,若我们自己愿意停留下来,要么扎根要么就让周围连草都无法生长。正如江西的毛竹,开始几年几乎不长一定点,经年之后蓬勃发展超过之前比它快速生长的植物。植物有它的特性,人固然也有他的个性,这种个性适合在哪里扎根,需要我们自己去物色和尝试。人就是一个无根的物,那种根源自于自身深层次的渴望与天真。
在乎自己的感觉是应该,在乎别人的感觉是意外,因为生命频率的共鸣不同,导致我们在不同的时差出现不同的展现。于是,作品成为我们寻找同道中人的一种特有方式,也是一种比较稳妥的方式。作品包括艺术的、感受的,更综合的是生活的,特别是生活品质的消费品、耐用品。除了信之外,还有理解和共振的需要。
哪些群体可以有这么大的威力和潜在的能量呢?我一直在物色,同时也试图一直在建立。在自己生活还是需要提升和反思的期间,我几乎停滞了这个计划,但是我知道生命的张力自有出路。哪怕今天我们是忙碌的,总有一些东西我们自己抓住了,同时也存在了、发展了。
主动成长,适当逼迫自己,没有任何人是义务提醒自己的。生气不如争气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