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片生菜叶和一个鸡蛋作为午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不太符合传统的中国饮食习惯。然而,这种简单清淡的餐食在年轻人中却逐渐成为一种潮流,被称为“白人饭”。
1、年轻人爱上寡然无味的白人饭?
今年5月份开始,一种被戏称为“白人饭”的餐饮潮流在年轻人中悄然兴起。几片生菜叶、一个鸡蛋、一个水果就解决了午餐。
相较于传统的中餐,“白人饭”更注重便捷和少量,这种寡然无味的饮食文化与中国人的口味偏好大相径庭,与中国胃格格不入。
但这种便捷的饮食方式,却在国内一大批打工人的饭桌上出现。年轻人们放弃了外卖,每天从家里准备好“白人饭”带去公司,简单加热后就解决了午餐问题。
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出现了许多关于白人饭的教程和分享,超市中也能看到包装好的白人饭产品,消费者只需简单组装即可享用。
这种简单、清淡的饮食方式虽然引起了一些网友的调侃和质疑,但也获得了不少打工人的追捧。
那么,“白人饭”为什么在年轻人中走红呢?
2、“白人饭”与内卷式困境
现在的年轻人,在学习、工作等方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要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还要具备各种技能和素质。
1)学习上的困境
从小升初开始,年轻人就面临着教育资源紧张的问题。优质学位供不应求,家长期望值高涨。
为了进入理想的初中和高中,他们不得不在各类培训机构中接受课外辅导,获取各种证书,并经历一系列的选拔考试。
这种竞争压力往往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找工作的困境
近年来,经济形势的不稳定又给年轻人带来了新的压力。找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尤其是那些刚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
我的一个高中同学在小县城的一所中学负责招聘工作,上个星期,他告诉我,现在即便是清华大学的本科生也很难进入他们的学校,他们最终招聘到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博士。
而在这所高中的学校网站上,我也看到招聘条件明确要求应聘者必须是C9联盟高校毕业,并且需要在高中阶段六大学科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同学,才有资格应聘。
在高失业率、工作难找的背景下下,今年3月,“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这句“失意书生”的独白登上了热搜。
走出校园的年轻人,用鲁迅笔下穷酸潦倒又放不下读书人身段的孔乙己自嘲,认为自己就是小说《孔乙己》中“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而那一纸学历则是“孔乙己身上的长衫”。
3)工作后的困境
即使年轻人成功找到工作,他们也会发现,公司中的优质岗位往往已经被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占据。
在过去,二三十年前,由于大学毕业生相对较少,他们在公司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当时的年轻人凭借年龄和学历优势,往往能够迅速晋升到重要岗位。
然而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随着大学扩招,年轻人的学历含金量相对较低。
与此同时,老员工凭借高学历、高智商、高情商和丰富经验,仍然保持着竞争力。他们不愿意退居二线,也有着自己的骄傲和坚持。
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人与老员工之间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尽管年轻人拥有新的思维和创意,但由于经验和技能的不足,他们很难与老员工竞争。
4)“白人饭”的兴起
在面对内卷化的压力时,许多年轻人感到焦虑和不安,甚至对身心健康造成了影响。为了应对这种压力,他们开始寻找简单、快捷的饮食方式。
他们认为,通过节省时间和精力,可以更好地应对内卷带来的挑战。而“白人饭”作为一种简单易做、省时省力的饮食方式,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白人饭”不需要复杂的烹饪技巧和繁琐的准备过程,只需要一些简单的食材和基本的烹饪工具,就能轻松制作出尚能饱腹的饭菜。
这种便捷的饮食方式,对于忙碌的年轻人来说,不仅提供了迅速满足饮食需求的可能性,而且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内卷化带来的压力。
3、“白人饭”网络梗背后的悖论与危机
“白人饭”这一网络流行语,虽然起初可能只是年轻人对生活和社会的一种戏谑和自嘲,然而其背后却逐渐暴露出深层次的悖论和危机。
这一现象不仅仅是对某种饮食文化的简单模仿或调侃,更反映了现代年轻人在面对复杂社会现实时的无奈、挣扎与反抗。
年轻人试图表达对快节奏、高压力生活的不满和反抗。他们渴望寻求一种简单、直接的方式来应对这些压力。通过将这种简朴的饮食方式作为一种“抵抗”手段,在社交媒体上寻找到共鸣和支持,构建群体认同感。
然而,年轻人在以“白人饭”自嘲和寻找共鸣的同时,也在无意识地接受并强化了其背后的逻辑和意识形态:生活就是充满苦难和牺牲的,社会是冷漠无情的,个人在社会面前显得无能和无趣。
这种思维定式可能对年轻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他们更加消极、无助和焦虑,还可能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更加缺乏应对能力。
这种悖论和危机还可能对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构成威胁。如果大量年轻人长期沉浸在这种消极、无助的情绪中,社会的活力和创新力将受到抑制,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将受到挑战。
4、结语
我们需要正视“白人饭”现象背后的悖论与危机,通过教育、引导和社会支持等多种手段,帮助年轻人建立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和生活方式。
同时,我们也需要从社会层面出发,反思并改进那些可能导致年轻人产生压力和不满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因素,从而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包容和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
另外,我们也应该看到,“白人饭”的广泛讨论,是网友在繁忙生活中的戏谑、自嘲,是对自身生活方式的重新审视,这种讨论反映出人们对有限时间的再度规划,本质上是积极的。
每周2-4次的“白人饭”轻食,相较于奢华的山珍海味,更符合现代人对健康、营养均衡的追求。
有人选择花费时间为自己精心烹饪一顿饭,而有人则巧妙地运用“糊弄学”来解决用餐问题,从而将节省下来的时间投入到自己的事业或爱好中。
无论是哪种方式,都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努力追求。
读书是一种快乐,分享是一种幸福。
若您喜欢本篇文章,请在右下方点【赞】,欢迎转发、留言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