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想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会如此持久,抗疫居家日期似乎还没法预期终点,作为技能大赛辅导老师的王瑞,虽见不着学生面,但知道他们一定在等了。这是之前在校集训师生间形成的一种默契。王老师丝毫没有犹豫,在学校原定的集训时间开始之前,她就做好了在线集结训练的打算。调研学生在线学习的条件后,发现其中一名学生家里没装网络,考虑学生的家庭情况后,她联系了询问了电信公司的疫情免费流量政策,很快帮助解决了,在全部学生一个不落的有了网课条件后。她精心规划了训练内容,仔细安排了每天从早到晚完整的作息时间表,具体到每一个时间段的学习安排,学生们如期开始线上集训。她深知转换为线上训练,先要培养学生在线学的习惯。怕学生在家作息不规律,早上7.00在微信群里准时招呼学生,谁还没起床没刷牙,谁还没早锻炼啊,学生们一听甚至是等着听王老师这一声招呼,就开始行动:群里回复数字“1”成为孩子们一天开始学的第一个动作,这是师生间约定的“准备好了”的信号。很快师生能整齐规律的在线上课了。为了提高效率,王老师通过组织丰富的资源安排学生自学和直播教学,安静的理论学习与行动的技能训练结合,在线学习安排的充实有节奏。为了激发学生的潜力,她甚至还与一家技术企业联系,协调了持续一个月的在线比赛做支持,不甘落后的学生们干劲更足了,有些开始加班加点学习。王老师又增加一个事儿,就是除了提醒起床,还得喊着去睡。
时时在提醒,总是在解惑,偶尔也会内疚。上幼儿园的孩子也停学在家,每当看见妈妈上课,总是好奇地来参与,也想跟大哥哥大姐姐说说话,这时候王老师只好硬起心肠把孩子拉出书房外。孩子爸爸工作性质原因一直加班参与抗疫工作,原先照顾孩子的爷爷奶奶因为疫情不方便返回,五岁的孩子慢慢也习惯了妈妈工作时候不打扰,静静地自己玩。王老师偶尔想起没人陪的孩子,也会心存愧疚,她只会用自己的方式那就是给孩子做顿好吃的来弥补。因为她心里更多的时间是盘旋着学生们怎么学,那张上课时间表就是她和学生雷打不动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