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属于智商发育较为迟缓的一类人,因为三岁之前全无记忆,我出生于1985年的年根儿,腊月廿五,现在能记起最早的事儿就是刚四岁时穿着棉袄棉裤大棉鞋在姥姥家的院子里绕着石榴树疯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小孩子不抗冻,还是当时的取暖保暖条件有限,亦或者全球变暖的速度确实太快,总觉得那时候的冬天可真冷啊,什么滴水成冰啊,呵气成霜啊,天寒地冻啊,冰天雪地啊,好像都不足以形容那种酷寒。
那时候的冬天很长很长,“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总盼着能早日换下笨重的冬装,可望眼欲穿的东风总也不来;那时候冬天的雪很肥很大,一冬天少说也要下三五场,鹅毛一般纷纷扬扬铺天盖地,屋顶背阴面的雪是整整一冬都化不完的,屋檐下的冰凌垂得老长老长,可以掰下来当打闹的刀剑;那时候河道里的冰很厚很厚,斗大的石头砸下去也只能磕出一圈细碎的冰碴子,让人怀疑是不是整条河都冻透了,可以放心大胆地当做天然的滑冰场;那时候农村没有城市里的暖气,没有东北的土炕,没有羽绒服,没有羊绒衫,没有保暖内衣,更没有暖宝宝,妈妈手织的毛衣毛裤也不足以抵御刺骨的寒风,唯一的选择就是村里巧妇手工做的棉袄棉裤,还有姥姥亲手纳的厚棉鞋。
没上学之前,我一直住在姥姥姥爷家,三四岁的孩子还不懂得挑拣,给什么穿什么,冬天就是那么一身棉衣,天气太冷,晚间尤甚,所以睡觉也得穿着,有时候白天玩得太兴奋了,睡着了就容易尿裤子,可第二天棉裤还得穿呀,大冬天又不可能晾干。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姥姥姥爷捧着我尿湿的棉裤在屋里的火盆上烤,一边疼爱地数落我,一边给我讲各种妖魔鬼怪的故事,看我睡着了,再小心翼翼地把干爽温暖的棉裤帮我穿好。后来上了小学,我却越来越不喜欢穿这一身厚重的棉衣了,其一男孩子调皮,身上箍着厚厚的棉衣,跑跑跳跳极为不便,刚入冬的时候,脱下毛裤换上厚棉裤,腿都不会打弯了,整个人肥了一圈儿,走起路来活像一只企鹅;其二,手工做的棉衣样式太过老气,一般都是土布的衬里,黑色的衣面儿,中间厚厚的棉絮,扣子要么是旧时的布扣,要么是小卖部里廉价的摁扣;棉裤连腰带扣都没有,要么用皮筋做成松紧带,要么直接用一根布条作为腰带,别提多土气了;棉鞋常见的有两种,都是手工纳的千层底儿,一种是条绒的鞋面,中间有舌头,可以穿鞋带的,另一种不系鞋带,两半鞋面缝在一块,上了年纪的老爷爷穿者居多,我们戏称其为“老头棉鞋”。当时都是步行上下学,父母怕我们冷,一般都会给我们戴上一顶棉帽,再在脖子上挂一根棉绳,绳子的两头是一双自家做的棉手套,有的同学甚至还戴着棉口罩,真可谓武装到了牙齿。我上小学那会儿已经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衣服的款式虽然比不上现在,但孩子们的爱美之心也已经悄悄萌芽,穿着土里土气的棉袄棉裤,尤其是脚上那双土鳖的棉鞋,走在校园里显得那么格格不入,更怕在女同学面前丢丑,于是就将校服套在棉衣外面,虽然更加臃肿不堪,但好歹能遮住心里小小的自卑。
升入初中以后,远离棉袄棉裤,尤其是棉鞋的念头愈发强烈,十几岁的孩子正值青春张扬的叛逆期,一到冬天我家就会爆发一场关于穿衣服的大战,不管天气多冷,棉袄倒也罢了,我坚决不穿棉裤,顶多慑于父母的威迫套上一条最厚的毛裤,棉鞋更是誓死不穿,可家里并没有雪地靴、旅游鞋,只能蹬上春秋季常穿的运动鞋。心里虽然倔强,可身上的寒意却是现实而无可拒绝的,老话说“千层单不赶一层棉”,万万没想到,家里最厚的毛裤都不如最薄的棉裤更能挡风保暖,尽管小孩子活动量大,但当时的教室里别说暖气了,连煤炉这种最基本的取暖设施都没有,年久失修的窗户缝隙还经常灌进冷风,半天下来腿就冻木了,晚上回到家,双脚已经冻成了两个冰坨,又青又紫,蹲在火炉旁很久都暖不过来,得用滚烫的水泡透了才逐渐恢复知觉。即便如此,我仍然下定决心顽抗到底,还与班里的小伙伴们结成了统一战线,相约都不穿棉裤棉鞋,一个个“小脸红紫终不悔,寒风冻得人憔悴”。转眼间到了期末考试,正值年末最冷的时节,我们却还要搬着自己的小凳子到操场上考试,而且一考就是两天。赶上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倒还罢了,往往期末考试的两天,恰恰正是寒风呼啸、阴冷难耐的时候,凛冽的北风刀子一样打着卷儿往领子、袖口、鞋子里灌,别说做题了,在凳子上趴十分钟,冻得连笔都拿不住。我们平日里结成的统一战线在这一天瞬间瓦解,不等父母提醒,就都非常自觉地换上了最厚的棉衣、棉鞋、棉帽、可以露出手指的棉手套,记得还有位女生不顾形象地穿上了爸爸的军大衣,整个人裹成了粽子,居然还有同学揣着热水袋,不过的确足够保暖,惹得我们羡慕不已。高中以后离开了老家的镇子,教室中逐渐有了暖气,甚至有了空调,再也不需要在户外参加考试了,曾经在无数个寒冷的冬日给我温暖的棉袄、棉裤、棉鞋,以及棉帽和棉手套们,就永远成为了生命中的过客。
再次与棉衣打交道,已经是我女儿出生之后了。按照老家的规矩,孙辈出生前,奶奶要为其准备两身新棉衣,用崭新的棉布、簇新的棉絮。母亲因为孙女的到来欣喜不已,妻子预产期是12月份,正好是该穿棉衣的季节,母亲10月份就选好了最上等的棉布料,棉絮是和妗子一起去做的,从当年的新棉桃中一个一个地挑,然后请最有名的棉被作坊去籽、加工,确保松软合身。棉衣做好了,全家人都很喜欢,可大家都忽略了一件事,虽然恰逢冬天,但医院里、车里、家里暖气都非常足,尤其是家里,平均气温二十四五度,别说棉衣了,成年人穿短袖抱孩子都嫌热,新棉衣也就全然没有用武之地。女儿渐渐地能坐了、会走了、敢跑了,冬天倒也经常出门去玩,家里的亲朋好友不停地给她买各种漂亮的小衣服,穿也穿不过来,小小的棉衣早已不合体,也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只能遗憾地压了箱底。等到女儿长大,她们这一代人,怕是连棉衣是什么都无从知晓了。
李虎,2019年3月20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