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因为家庭的变故,让我好像一下子跌倒了人生的谷底,那个养育我大半生的亲人们都离我而去,不止是伤感,也开始回顾我的家庭,我的人生。
原生家庭,给我们每个人带来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不论好坏,都让我们无限的眷恋。我能看到父母身上的每一个优点和弱点,但现在才明白,在我心里是多么的爱他们。回想起来,有些时候跟老父亲发生一些争执,甚至发火,抵触的不是他,实际上是他的一些影响在我身上的体现。我的那些情绪,只是一种试图剥离和摆脱的情感表现。
前两天的时候看到一个博主在讨论原生家庭的话题。我想,以后,我也慢慢把我们家族五代的不同原生家庭,都慢慢的写出来,做一些分析。
有一个原生家庭不幸的人。
他提到了早年离异的父母,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后来又早早的辍了学,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许久,才得以未走上弯路,后来多少做出了一点成绩。可是当他提到原生家庭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红了眼眶满腹委屈,但是他叹了一口气,说道,没办法的事情,他没法子去责怪任何人。他说,他的原生家庭带给了他的很多影响,缺爱,性格自卑,有点娘。所以说,别人常常叫他关姐,哪怕他是一个男人。他说,后来我就自己叫,自己朝着自己的这个弱点捅刀子,我朝着我自己最痛的地方捅下去,我适应了这里,别人就无从奈何我。
让我想到了那句话,
杀不死你的,会使你更强大。
“杀不死”你有两重含义,一是肉体上的你没有被杀死;二是心理上的你没有被杀死。
可是很多时候,很多人,早就被这些流言蜚语淹死了。
我们被扔下了绝望无助的深渊,然后满身伤痕地企图从深渊里一点一点地爬上来。
也有的人说,当你过了30岁以后,就不要再说原生家庭的这个梗了。他说,作为一个成年人,你需要有自我的意识,独立的思考,以及需要自己去对自己的行为买单,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他说的没错,我们是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可是,原生家庭所给予我们的远远不是前30年的束缚,思维的局限,见识的框架,情感的障碍,内心的恐惧等等,诸如此类的这些它永远存在。
在我看来,并不是说要忽略它,或者是过分的在意它,
而是承认它的存在,并尝试与它和解。
很多人的原生家庭确实有很多的bug点吗,但是我们更要知道它所带来的是什么,它所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首先要强调的一点,任何时候,一定要将自己放在首位。自己的感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感,以及自己的未来。每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才能对别人负责。
假如原生家庭不住的拖拉,拼命地索取,却不给予你任何一丝一毫的回馈与爱意,那就离开他们,走得越远越好。不必说责任和担当,首先你需要活着,离开他们,再通过其他方式赡养父母给予一定的帮助。
其次,不好的原生家庭的存在,有的时候未必是一件坏事。
它是在帮你筛选一些人。有的人因为你的原生家庭而远离你,有的人因为你的原生家庭而靠近你。其实我反而觉得有的时候庆幸如此,如此,周围靠近我的人,都是真正爱我的人。
最后,我赞同之前有一个博主说的一句话,他说,其实原生家庭就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上苍给我们的第一道关卡,考验你能不能通关,看你是能够利用它走向更高处,还是随着它一起坠入黑暗的深渊。我觉得很多事情,我起初总觉得非黑即白,从来没有灰色地带,可是后来会慢慢的发现,有的时候,很多事情,它是有这种模糊不清的界限的,而当你身处其中的时候,很多事情你是看不清的。特殊的情况就要采用特殊的办法,如此才不至于用一辈子去治愈原生家庭所带来的痛苦。
原生家庭的概念
原生家庭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指儿女还未成婚,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新生家庭就是夫妻双方组成的家庭,这样的家庭不包括夫妻双方的父母。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是一组相对的概念。
我们应该正确衡量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的关系。
当我们的家庭还是原生家庭时,子女应当孝敬父母,父母应当关心子女的生活。
当我们有了新生家庭后,在这个新生家庭中妻子与丈夫二人要结合为一体,应该尽量在精神和物质上从对原生家庭的依赖或影响中走出来,注重新生家庭中夫妻二人的合一,更多地尊重新生家庭中的丈夫或者妻子的意见。
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这家庭的气氛,传统习惯,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学习对象,家人互动的关系等,都影响子女日后在自己新家庭中的表现。人要认识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才不致将原生家庭一些负面的元素带到新家庭去。
弗里曼(David S.Freeman)在FamilyTherapy with Couples-The Family-of-origin Approach 提及五项原生家庭的重要角色,让我们了解原生家庭对夫妻关系的影响:
1. 人从家庭的经历中,不可能没有情感未了的需要,例如:来自没安全感家庭的,想在配偶身上找到安全感。
2. 我们择偶时是希望在情感上得到我们在原生家庭中未得到的需要,例如:父母的肯定,需要感到自己独特等。
3. 我们都带着这些未了的情感包袱,希望在新的婚姻关系或家庭中得到解决。
4. 我们在原生家庭得不到家庭的满足,就会只顾索求,没有能力为择偶付出。这看法虽然有点悲观,但是我们如果勇于面对自己原生家庭的问题,就有新的动力重新去爱。
5. 关系上的问题大多是因为原生家庭未解的结,而多于因为缺乏委身、关心和爱。这种看法或许带有谅解和盼望,当然背后不是鼓励你将埋怨归咎于原生家庭,而是鼓励你去正视家庭遗留下来的问题。
原生家庭对夫妻相处的六方面影响:
1. 应付框(Coping Frame):我的家人是怎样面对压力的呢?我自己也是这样吗?
2. 模范框(Modeling Frame):我的父母在相处上,给我作为别人的丈夫或妻子留下什么榜样?
3. 角色框(Role Frame):我在原生家庭中扮演什么角色?我是习惯要做决定的,还是听候别人的带领?这对我的婚姻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与配偶的角色能有弹性,因环境的需要而调节吗?
4. 定义现实框(Definition Frame):我的家人怎样看现实?是悲观失望还是乐观?我家庭有没有一些价值取向是我一直奉为金科玉律的?这与我配偶的价值观有冲突吗?
5. 倒转框(Reversal Frame):我有什么行为、态度或想法,是刻意与原生家庭相反的?是想摆脱父母某些负面的影响吗?我有没有留意这些行为有时候会矫枉过正呢?
6. 效忠框(Loyalty Frame):在我的原生家庭中,我倾向效忠于谁?这对我的婚姻有什么影响?婚姻遇到不快时,我会否找其他家庭成员作联盟。
如何快速剥离原生家庭影响,并且与自己和解?
一、从改变环境开始,说白点就是搬离原生家庭。物理隔离是最快的切割方式,也很大程度改善在原生家庭中遇到的压抑情绪;
二、改变生活圈子,尝试打开心扉,与别人分享,获得别人的正面反馈。个人为例,我父母是传统的那种中国人,无论我做什么都是第一时间否定我,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直到我遇到了一个很懂心理学的朋友,在他的引导下,才渐渐重新认可自己;
三、尝试与过去的自己和解,过去就是过去了,你做得好的做得不好的,都没所谓了。终究还是要往前看,保证现在再发生同样的事情,你有能力处理得更好就行了。
既如此,便如此。
人生这条路就非常的简单,你可以选择继续升级打怪,或者是选择放弃这些事情都非常的简单和容易,就要看你做什么样的选择。
求生得生,求死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