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与经济的蓬勃发展,几乎人人都有一部手机,在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形:有些小孩子总是哭闹着要手机玩,或者小孩子哭闹时,家长懒得哄,就塞给孩子手机,孩子立马安静下来玩手机。
记得前几天,有个小女孩来上体验课,她不乐意上,于是她妈妈说“乖,你去上,上了给你玩手机”,小女孩立马起来跟着老师进了教室。我们不能说父母用手机换取孩子安静与上课的行为是错误的,但是一定会对孩子有影响,容易造成孩子对手机依赖,沉迷于手机游戏与短视频。对孩子的生理与心理都会造成影响,长期的低头会造成脊椎弯曲,长期的盯着电子屏幕会使眼睛变得近视,小小年纪就戴起了厚厚的眼镜。另外,沉迷手机会使孩子变得沉默寡言,无论任何场合,都沉浸在手机上,不与别人打交道。
其实,家长们也都知道不合理使用手机会对孩子有影响,但是有时候就是没办法,自己都控制不住玩手机,对于孩子更是束手无策,特别是大一点的孩子,小一点的孩子不听你可以不给手机,但是大一点的孩子就没有办法了,明明用来学习的手机却用来整夜整夜的玩游戏,刷视频,父母说了也不听,还不能没收手机。其实任何人都可以做任何事情,只要用对了方法,让孩子学会合理的使用手机,不再日夜沉迷,是可以做到的!
第一,不要拿手机当做交换孩子去做事情的条件,孩子不想做作业有些家长会说, 你快写作业吧,写完手机给你玩一会,这样的行为会造成孩子认为写作业就是为了玩手机的想法,此外当孩子在写作业时可能脑海里已经在想象待会游戏怎么升级,喜欢的视频是不是又更新了,会使得孩子分心,并且为了能很快去玩手机,孩子对作业就会应付了事,不认真对待,一段时间后成绩下滑,对学习没有了信心,就更加不想学习了。
所以当孩子不想做作业时要告诉孩子作业是自己是事情,让孩子自己选择做与不做,选择做与不做的结果都不相同,孩子需要为自己的选择去付出代价,孩子会权衡利弊,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的,要相信孩子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特别当孩子作业没写好被老师批评时。
第二,孩子哭闹时不要拿手机去哄,孩子哭闹时有些家长没有耐心去哄,直接打开手机动画片或者短视频给孩子看,试图用这样的方式来解决孩子的哭闹。这样可能短期有效,也能为家长节约时间,家长感觉省事又轻松。但是长期这样会导致孩子更爱手机而不是爱父母。手机毕竟是机器,能够为人服务但是不能代替人。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爱,而不是将情感情感寄托于手机。孩子哭闹时正确的方式应该是了解孩子哭闹的原因,然后及时给予孩子引导与适当的帮助。
第三,教孩子合理使用手机的方法,在给孩子手机之前要告诉孩子,手机是用来查资料的,是辅助学习的工具,可以在休息的时候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帮助放松,但是要规定好时间,不能长时间的沉迷与依赖。每次休息时可以玩5分钟或者10分钟,不要让手机抢走自己对学习的注意力。
第四,每天10分钟,找一些反面例子给孩子听,和孩子一起分析,如某某青年连续在网吧包夜几天导致上猝死,某某因迷上手机导致成绩下降,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后来直接厌学不去学校上课,最后同龄的孩子顺利完成学业将生活过得很好,而不去学校的那个人还是整日无所事事,对生活失去了热情。找工作屡屡被拒绝,自己喜欢的做不了,不喜欢的不想去做,整日整日沉迷手机。将这些例子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对,什么样的行为是错,这样孩子就能够在分辨行为进行正确的选择。
第五,每天10分钟,和孩子玩想象描述游戏,每天可以和孩子玩一下未来想象游戏,描述一下十年后的生活,或者十年后实现梦想的样子,要激发孩子对未来的向往,然后再接着讨论想要实现描述中的样子,现在需要做一些什么事情?引导孩子去思考,去描述,这样能够激发孩子内心的动力,从内心改变孩子。
只有懂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顺应孩子的想法然后引导孩子,才会真正的使孩子发生积极的正向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