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时收到叶老师发来的微信“与冈仁波齐相呼应的一篇散文”以及他所写的这一篇散文《心在聆听》。
在走去厨房的路上争分夺秒的读完了,许久没有读到如此这般如浴春风的文字了,脑海里开始构建文中的场景,像一幅山水画一样,慢慢的展开:
读完以后,我仿佛在内心的那副山水画中看到了壮已成树的那颗幼苗。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是我第二次读这篇散文,因为对巧克力那一段描述有很深刻的印象。也许我的内心深处有一个渴望,渴望着未来的某一天,也有缘遇见朝圣人,感受叶老师所描述的佛的眼光,还有佛的声音。
我告诉叶老师,读完以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现在的生活,并且准备今晚回去把电影补看了,突然觉得自己像是一个逃课很久了的学生,落下的课太多太多了。
下班后嘴含棒棒糖,戴上墨镜,迎着妖风,吸着尾气,听着小曲,沿湖踏着自行车,和无数大小鲜肉们擦肩而过,时而站起来感受风的温度,时而尝试着放开双手练习新技能。发现自己很享受沿湖骑车的过程,车的轮子每转一圈,一圈接着一圈,就像落笔在宣纸上一样,墨水渐渐散开,谱写着我所正在经历的每一秒;又像一股力量,每前进一圈,就更进一步的展开了这幅山水画。
张杨的电影看的不多,上一部有印象的是在迈阿密一个电影节和叶老师一起看的《飞越老人院》。时光总是这样,在我们回忆时让人觉得美好又残酷。它总是在你不经意间把现在变成了过去,又在未来的某一天让你想起已经变成了过去的现在。那些现在能轻描淡写的过去,不知道当时有多么的水生火热。时光,你狡猾又公平。
电影的节奏很缓慢,像是一个推着单车缓慢前行的人,我加快了自己的速度,前方的人影越来越清晰。。。
磕长头,旁边的车快速开过,与磕长头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了对比,人才知道什么是快,什么是慢。在这个充满了物质化和娱乐化的年代,你可以通过飞机相对于汽车快速的到达你的目的地,但因此也错过了沿路的风景;习惯了快节奏生活的你,某一天突然慢下来,沿着湖边散步,心中是否会有一些疑问和一丝不知所措?
磕长头的侧景和正景让我想起了健身动作Burpee, 这个动作对我而言真的非常消耗我的体力,由此可以想象磕长头的朝圣人内心是需要多强大的意志力来完成朝圣这件事。
磨平了的护手板,破了的鞋子。
即使有积水也要磕着长头过去。衣服虽然湿了,但是内心是温暖的。
车头坏了,抛下车头,也要继续前行。
新生儿象征着传承,让我想起了另一部电影《那山那人那狗》
朝圣的路上各种阻碍,一一克服。
整部电影非常之纪录片。
震撼人心的东西从来都是以极其平静的方式表达的,这部电影亦如此。最后的一个镜头,雪山大全景,白皑皑的一片,几乎看不见朝圣的人,但,你听,让我们祈祷吧!
人这一生就像是在去朝圣的路上一样,有的人起点离目的地很远,所以朝圣的很幸苦;有的人起点离目的地很近,所以该算是比较幸运吗?
有趣的灵魂都在朝圣的路上。心中有路的人,面对悬崖不会不知所措;心中无路的人,面对所有的路都是悬崖。
我最害怕的大概不是心中无路,而是心中有路,却不敢前行。
仔细想想也许我们根本没有在躲避什么困难,一直在躲避的其实是我们自己,不敢在起床后迎接新的一天,但却在喧闹中发呆,在宁静中不安。
今天真的非常开心,要特别谢谢叶老师,如果当初读了MFA 我想今天写下的文字大概就是在感叹这个人人都在创业的时代,而我却拍着大腿喝着酒,写着小文练着字,听着小曲看着谱,处处安放小情绪,任你天晴或下雨,我若安好,便是晴天;我若自在,便是幸福。青春一去肯定不复返,我,无法抱怨,那来年枝头可否为我留一抹绿,开一朵花?请让我相信,生活哪怕只有一丝美好,一片绿叶,一朵小花,我也可以看着它们会心一笑然后继续我的继续。
没有办法言说的话,是无处安放的小情绪,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抒发,我想我是个弱者,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来安放那些不安的小情绪。一个快门,一张照片,再配上一句不痛不痒的文字,让人觉得,哈!这个家伙的生活还蛮有滋有味的嘛!
假装在生活
。。。。
没有去过西藏的我,只能通过叶老师的文字,和张杨的电影在脑海中幻想虚构这幅时隐时现的山水画。
所以,今晚我在自己的山水中磕长头。
2017年7月6日周四于金钢水泥屋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