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热播剧《安家》,把一个个买房卖房的故事串联在一起,让观众看尽了人情冷暖。据主演孙俪介绍,女主的原型以及房屋买卖过程中发生的故事,90%都是真人真事。
而我在接触这些故事的原始资料时发现,现实发生的事情要远比改编后的剧本狗血得多。
都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我也写过故事。依照我的经验对上面这句话的理解——
很多时候,无论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作品已经多么令人瞠目结舌,多么令人感伤,那都还是给现实加了滤镜美化处理后的结果。
如果未经美化,也许大多数故事是令人不忍卒读的。
现实悲剧往往比影视书作品残酷得多。
当然,一部电视剧不能全是悲剧,也应当交织着温情和良善。
同一件事情的走向,是跌入深渊还是通往光明,也往往取决于人一念之间。
主角的故事观众都看得明明白白——
女主,房屋中介,房似锦。
打出生起就不被母亲待见,要被扔下枯井处死未遂。前半生遭尽虐待与剥削,在母亲眼里她只是个用来扶持弟弟和补贴家用的挣钱工具。
男主,门店店长,徐文昌。
身世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事情,是在他还未成年的时候,爱他的母亲因丈夫出轨不堪羞辱而跳楼自尽。
生死是人生的两头,重大且遥远。这部剧最触动我的反倒是通过配角讲述的那些,生活中同样司空见惯的故事。
01
在一次聚餐中,门店金牌销售王子健和大伙儿分享了一个自己接手的案例——“鸡血房”。
王子健跟房东约好,带客户上门看房,却发现室内墙壁地面到处都是乱糟糟的血污。
原来啊,这是房东前妻为了让房东卖不成房,故意拿来活的公鸡在屋内屠宰放血,把房屋搞晦气吓走买家。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
这个房东呢,一共结过两次婚,每次婚姻都有一个孩子。一儿一女。他这次卖这套房子,是为了拿钱变现,给他现在的小女儿,在国外上私立学校用。
那他前妻听说以后呢,就不愿意了。虽然当时两个人离婚的时候,财产是分得很公平的。但是由于他新组建的这个家庭一直是定居国外的,那他前妻就一直认为,国内这套房子,将来是给儿子结婚用的。
那现在要被卖了,前妻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
经历过丧母之痛的徐店长就问了:“那你怎么去化解一个女人心里的仇恨呢?要知道女人的恨是最难化解的,甚至有的时候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王子健说:“很简单,我就跟房东推心置腹了一把。”
“我就跟他说,你儿子是不是亲的,是亲的。女儿呢,也是亲的。那你儿子跟女儿,他们两个人之间,本来就应该是亲人。”
“但是这个亲人,会不会变成仇人,全看你这个房子怎么处理了。再说了,你女儿年龄还那么小,可是你已经挺大岁数的了。将来在你女儿成长的道路上,需不需要一个兄长的扶持?”
“那,她将来会得到一个爱她的哥哥,还是一个害她的哥哥,全看这套房子怎么处理。”
生活中一直被娘家压榨的房似锦就问了:“那你说人和人之间的情分,全靠钱来衡量吗?”
王子健宽慰道:“当然不是啦。情才是衡量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唯一秤杆,”然后又痞笑道“但是钱是具体的表达方式。”
所以房主最后让步了吗?
王子健后来组了一个局,让房东和他儿子一起吃了个饭,喝了点酒。房东表示呢,愿意拿出这次卖房子钱的三分之一,留给他儿子,将来结婚,买房子做首付。
老油条“爷叔”又问了:“那这房子原来都是他大儿子的,现在只有三分之一,这大儿子能答应吗?”
王子健慢慢道来:“作为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钱往往不是最重要的。他需要的是,他得知道,那个离开了他和他妈妈,和别人组建了家庭,并且有了新的小孩的爸爸,心里面一直是有他的。这才是最重要的。”
大儿子不光答应了,而且还答应,回去帮着做他妈妈的工作。
这让我想起了身边的两个故事。
也都和亲情,和房子有关。
02
有个女儿,大学毕业工作后,母亲以女儿的名义在市里买了一套房。
三四年后,父亲因萌生在外头找人生儿子来传宗接代的想法,向母亲提出离婚,母亲拗不过,被迫离婚了。
因为一直是各管各的钱,丈夫在外头也有无需妻子过问的自己的投资。
母亲庆幸自己当初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是用女儿的名义买的房子,而不是用自己的名义。
为避免市里的房产被当做共同财产分割,母亲在离婚期间一直对外说那是女儿借钱买的房子,是女儿的房子。
父亲重男轻女,女儿自小跟父亲不和,所以在这场离婚闹剧中,女儿是向着母亲的。
总之,各出招式,基本都拿回了各自积累的财产。
但是母亲完成离婚后,把离异的怨气撒在女儿身上,把造成婚姻破裂的原因归咎于女儿。并要求女儿把名下房产过户归还给自己。说自己没有安全感,不能被老的骗了又被小的骗。
女儿十分震惊和伤心。
女儿一直觉得这套房子是母亲对她的赠予,是母亲对她的爱。
现在抛开这个房子的归属权问题,这一来一回,女儿深感自己不过就是一颗被利用的棋子。
没有安全感是真的。
没有信任感也是真的。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种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本不应该出现在母女当中。
更何况,女儿一直觉得自己从小缺失父爱,以为只有母亲对自己是真心的。
这个反转着实令女儿心如寒冰。
女儿未成年的时候,父亲就对外说过,身后家财都留给侄子,不留给女儿。
如今母亲也要上演这一出吗?
钱财可以自己挣,但是恶语伤人六月寒。正像上头说的那样:“情才是衡量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唯一秤杆,但是钱是具体的表达方式。”
如果当时女儿新仇旧恨涌上心,心一横,这套房子从法律上来说母亲是要不回去的。女儿的名义买的房子,户主是女儿,这就是非常普遍的房产赠予啊。
但是女儿还是把房子还回去了。
没有了温度的房子,就是砖瓦块。
这是伤心的女儿留给这份母女关系的最后的体面。
03
另一个故事,关于一对母子。
儿子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和母亲一起生活。
母亲含辛茹苦将其抚养成人,很辛苦,但是呢,对儿子要求也非常严苛。
儿子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考试稍微粗心了一点,没拿满分,便遭到母亲狠狠地打骂,旁人赶来劝阻才停手。
另一方面,母亲也疼爱儿子,给予了儿子能力以内最好的物质生活。
因为当年是父亲在母亲生病后不愿与她共渡难关,对母亲百般漠视,从而导致婚姻的破裂。
母亲一直对父亲怀有恨意,更把这种恨意表露在跟儿子的沟通中。
儿子从小缺乏父爱,渴望父爱,但是从母亲口中听到的又全是对父亲的指责和谩骂。甚至,有时看儿子不顺眼,也骂儿子像他父亲一样狼心狗肺。
儿子感觉自己的内心是撕裂的。
他跟母亲之间的关系,用时下很流行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相爱相杀”。
儿子成年工作后,母亲以儿子的名义买了一套房,是儿子看的房。
儿子从事商业,也热衷房产投资。几年后,他认为这套房子已经到了出手的时机,想动员母亲把这套房卖了,另外在别处投资。
母亲虽说不愿折腾,也顺从了儿子。但是言语中一直对儿子冷嘲热讽,各种打击。
就是,既同意卖了房,又不相信儿子能把事情办好,非常矛盾。
母子两对把房子买在哪里的意见很不一致。
忽然有一天,儿子自己把房子签了,并通知母亲。
母亲大怒,因为那并不是她想要的选择。并认为儿子未经她同意擅做决定,就是偷、就是抢的强盗行为。没等儿子解释,又是一通谩骂。
于是儿子在通讯录上把母亲拉黑了。母亲无法联系上他。这是之前从未发生过的事情,绝无仅有。
母亲痛哭流涕,日夜以泪洗面。认为自己这辈子太冤屈了,先后上了两个男人的当,一个是她前夫,一个是她儿子。
因为联系不上儿子,母亲只能找人帮忙。好几个熟人给她儿子打去电话,儿子一概不接。
儿子有个表姐,从小一起长大。母亲恳请表姐帮忙劝说儿子归还卖房所得的钱。
表姐是站在表弟的立场看问题的。
表姐没有谈及房子的事情,只是问表弟:“你觉得你妈说的话,哪句伤了你?”
表弟回复了:“每一句。她骂我是废物,是垃圾。”
表姐宽慰了表弟,仍然不评价整件事情的对错,只跟表弟说了他妈妈现在情绪状况很不稳定,恐伤及身体。
表弟也没有从自己的失落中走出来,只说:“作茧自缚!让她照顾好自己吧。别管我。”
表姐找到表弟的妈妈,告诉她,表弟选的那套房子,是有为她考虑以后退休养老出入的便利性的。
表姐愿意为她争取一个和谈的机会。
前提是,作为母亲,首先要放低姿态,为自己泼辣的态度跟儿子道个歉,说几句软话。
儿子已经不是从前的小小孩了,他有尊严的。而且一旦开始和谈,千万要好好说话,不能再谩骂。否则,也许会失去最后一次谈判的机会。更甚者,失去这个儿子。
表弟的妈妈同意了。
表姐又来问表弟:“如果你妈妈愿意为她的态度道歉,你能够给她一次机会聊聊吗?”
表弟许久回复:“好好谈就有得谈,不能好好谈,就免谈。”
这是松了口了。
故事的结局,儿子重新处理了那笔卖房子所得的钱。用来做两套房的首付,一套自己名下,一套母亲名下。两套房的月供都由儿子承担。
也算是happy ending了。
那个出来做中间人的“表姐”,和前一个故事里的“女儿”,其实是同一个人。
“女儿的母亲”和“表弟的妈妈”,是两亲姐妹。
情才是衡量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唯一秤杆,但是钱是具体的表达方式。
除了钱,表达情义的方式还有时间。
陪伴儿女成长,需要时间;看望父母,需要时间;手足之间的相伴,需要时间;朋友之间的倾诉与倾听,需要时间;夫妻之间的感情交流,需要时间。
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
无论是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朋友,还是夫妻,
如果我不能为你花费时间,
花费金钱,
如果我不能把我最珍贵也最常用来付出的东西付出与你,
我又凭什么说,
我对你有情有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