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第一,为什么心智成熟很难达到?
心智成熟的最大挑战是直面痛苦,解决问题,但很少有人能够做到。
逃避痛苦和问题,是人类之所以患上心理疾病的根源。当人们面对精神上的痛苦、紧张、焦虑、尴尬、罪恶感等等不舒服的感受,往往有意无意间会采取“自我防御机制”来逃避这些感受。过分或者错误地应用心理防御机制就会带来心理疾病,从而阻碍心智的成长。更重要的是,它还会让我们的心智停止成长,甚至退化。
第二,我们靠什么走向心智成熟?
作者的答案是自律和爱。其中,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最主要工具,而爱是推动人们自律的原动力。
自律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它包括四个原则:
1,推迟满足,指的就是先苦后甜,要你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再享受更大的快乐;
2,承担责任,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
3,忠于事实,就是要求你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绝不能与现实世界脱节,不能被虚假、错觉和幻想蒙蔽。
4,保持平衡。有时,它要求你为自己的生活确立一个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比如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要生存得更好,你不但要能克制脾气,有时候也要学会把火发出来。有时,平衡还意味着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你需要清晰地知道当下什么才是你最重要的,而为了它们,你又需要做出哪些调整和放弃。
只有真正的爱,才能让我们有勇气面对痛苦。
真爱与非爱最显著的区别就是,爱是要让被爱的人感到幸福,达成他的目标,如果与被爱者的目标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
坠入情网的激情不是爱,依赖不是爱,不恰当的溺爱和自我牺牲也都不是爱。这些被误解为爱的行为,其核心动机都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已。而真爱的目的永远是促进被爱者心智的成熟,出于其他目的的爱都不是真爱。
第三,心智成熟的路最终会通向哪里?
作者认为,心智成熟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天人合一”, 意思是人与上帝具有了相同程度的认识。不过,这里所说的“上帝”并非宗教意义上的上帝,而是作者假设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有一个跟我们极为亲密的上帝,这就是我们的“潜意识”,要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我们需要经常地自我反省,让我们的意识去无限地接近这个内心的上帝。
心智成熟的过程是“意识的成长或进化”,在对潜意识的逐渐认同和融合中获得成长。
要随时留意内心的潜意识与自己的沟通。潜意识用清晰的语言讲述了我们最真实的情况,只要我们做出了正确的解释,这些信息就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心理的困境,促进我们心灵的成长、心智的成熟。
而真爱的目的永远是促进被爱者心智的成熟,出于其他目的的爱都不是真爱。
第三,心智成熟的路最终会通向哪里?
作者认为,心智成熟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天人合一”, 意思是人与上帝具有了相同程度的认识。不过,这里所说的“上帝”并非宗教意义上的上帝,而是作者假设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有一个跟我们极为亲密的上帝,这就是我们的“潜意识”,要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我们需要经常地自我反省,让我们的意识去无限地接近这个内心的上帝。
心智成熟的过程是“意识的成长或进化”,在对潜意识的逐渐认同和融合中获得成长。
要随时留意内心的潜意识与自己的沟通。潜意识用清晰的语言讲述了我们最真实的情况,只要我们做出了正确的解释,这些信息就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心理的困境,促进我们心灵的成长、心智的成熟。
干货分享
喪得不行,你需要克服“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指的是当一个人在某件事情上付出多次努力,并反复失败之后,就会形成行为与结果无关的理念,然后就会将这种无助的感觉泛化到新的情景之中,直至放弃所有努力。
要摆脱习得性无助,主要有三个方法:
第一,认真检查自己的归因模式,比如你在工作中遇到效率比较低的情况,你就应该认真客观的分析,然后对症下药。
第二,从自己擅长的事情做起,寻找完成一件事的小确幸,从而对自己的能力、智商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第三,适当降低预期,当你对某一个领域产生了无力感,但又不得不面对的时候,你千万不要逼自己把这件事情做好,这样很容易因为高要求进入新一轮的挫败。